(续上)每一次扫墓都是一次情感考验
从2000年至今,北京中朝友联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秘书王辉每年都要去朝鲜。
2000年是抗美援朝胜利50周年,王辉在北京一个旅行社工作,带了一个老干部团去朝鲜给老战友扫墓。朝鲜方面对此很欢迎,通过老战士私下相互通知和媒体宣传,很快王辉就带了三四百名老战士踏上去朝鲜给抗美援朝烈士扫墓的行程。
已经去了五次的王辉说,每次带这些老人们去扫志愿军烈士墓都是一次情感考验。几乎无一例外,所有的老战士在战友的墓前,都是号啕大哭,“那种哭发自内心,和家里亲人去世的哭声还不一样,家人是生老病死的,那些战士,连名字都没有。”
据介绍,一座墓里通常葬有好多人,有名字的纪念碑只有毛岸英和一个叫姚庆祥的,后者是在“三八线”巡逻时,被美国人打死的志愿军排长。2002年去朝鲜的访问团中,有一对来自河南洛阳的兄妹带着纸钱和元宝,想去寻找父亲的墓地。最终他们没有找到,只举行了一个简单的仪式,在一个不知名的烈士墓前烧掉了带给父亲的东西。
每次去志愿军的墓地,王辉都能发现刚刚清扫的痕迹,他猜测这是朝鲜本地人做的。接待他们的朝鲜人态度非常友好。
有的时候,会有老战士走丢了找不到回来的路,朝鲜当地老百姓都是千方百计给送回来。在他们扫墓的同时,会有一辆朝鲜方面安排的急救车等候,因为经常会有一些老战士悲恸地晕倒。
“这种时候,年轻的朝鲜导游们,也会跟着难过,有的强忍住眼泪,但眼圈早已经红了。”王辉说。
多次往返中朝两国,王辉也结交了一些朝鲜朋友,每次去都给他们带些钢笔之类的小礼品。他说,朝鲜人一旦认同你这个朋友,会真心来对待你,这是金钱买不到的。在他们身上,还依稀留着往日中朝兄弟情谊的影子。
尘封的诗歌,炙热的记忆
复旦大学的顾潜老师一直酝酿写本书,为此,顾老师最近翻开了年轻时的日记。没想到,那些已经陈旧的笔迹居然撩动了他青年时代最炙热的记忆。
翻开1964年8月5日的日记,上面写了短短的一句:美国侵略者对越南人民动手了。
那一天,美国军舰在越南沿海挑舋时,遭到越南海军的打击。以此为借口,美国派出大批飞机对北越轰炸,越南战争开始了。
几乎是在同时,中国爆发了支援越南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洪流,各地纷纷举行游行支持越南,“帝国主义从越南南方滚出去!”之类的宣传招贴到处都是。
当时正在中学读书的顾潜也积极参加了这场全国性的抗美援越大潮。除了参加游行外,他还参加了学校各类抗美援越的文艺演出。“因为中越关系好,当时每天都能听到关于越南的事情。”他说。
从那时开始,顾潜每天都重点看报纸的国际版,看看越南人消灭了多少美国鬼子,“一看到越南打胜仗的消息,就很激动。”
1975年4月30日,西贡解放。
顾潜知道了这个消息,抑制不住喜悦,在5月3日的日记里,他写道,闻西贡解放,喜悦一场,特作诗贺之。
那首诗的题目是《贺越南人民》:
“才庆金边喜,又闻西贡捷,越南好儿女,奇功震世界。敢藐大国侵,决战志不屈,真理储满怀,山河壮志烈。忠魂化金星,战旗染鲜血。小国树楷模,万古建伟业。还剑湖畔庆,湄公河水激。相告胡伯伯,九泉应笑慰。”
其实,在日记本里,关于越南的诗歌还有另外一首,那就是1969年9月14日写的《悼胡志明主席》。他说,当时他在家里听到广播宣布越南胡志明主席逝世的消息时,心里很难过,就到马路上走了几圈,回家后就写了那首怀念胡志明的诗。
诗歌有些长,顾潜给记者诵读了全文。但仅仅是开头,便可以体会到当时他悲伤的心情:
“谅山上的风为什么吹得那样悲切?红河的水为什么在呜咽哭泣?啊──越南人民失去了自己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失去了亲密的战友,我们敬爱的胡志明主席。”
顾潜说,现在看起来,有些词句显得幼稚,但体现的却正是当时中国人民对越南人民一种淳朴、真挚的感情。“我们有同一种革命理想,都曾经受到过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我们当时已经脱离帝国主义的压迫了,但越南在苦难之中,所以全国都花了很大力气去支援。”
中国政府当时明确提出了一个口号,40年后,顾老师仍然能脱口而出:“七亿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
2005年4月14日,越南军事历史学院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越南战争期间,社会主义国家向越南民主共和国提供了大量军事技术装备和其他军用产品,总规模约为240万吨,其中中国的援助最多,约为160万吨,前苏联其次,为51万多吨。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上个世纪50年代抗法援越的统计数目。
两个月前,顾潜报名参加了旅行团去越南旅游。在下龙湾的游船上,他和越南导游聊起了两国的历史,包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过的边境冲突。他说,大家本来是兄弟,现在事情过去了,大家都要忙着搞建设了,有些东西可以淡化了。
和顾潜在同一个旅行团的,还有他年轻的同事小章。
小章拍摄了大量的越南城市风貌,最多的是眼花缭乱的摩托车流。看来,越南的确是个车轮上的国家。欢快流动的摩托车流中,有许多是中国制造的产品。
他拍摄的寺庙,门的左右墙上分别写着“福”、“禄”两个红红的大字。他说,当时拍它是因为这个庙几乎和中国内地的完全一样,建筑式样完全是中国的古典风格,连殿前的对联都是用汉字写的。
漫步在还剑湖畔,湖心的中国古式建筑和湖畔挂着汉字门匾的寺庙,寺门前卖香的老太太,都是他熟悉和亲切的景象。
“小时候每年春节和母亲去寺庙烧香,看到的不就是这般情形吗?文化交流之间的障碍其实是由一个个很小的细节与偏见构成,抛开这些枝节,两种文化其实有着非常近似的基础与语境。”小章对《望东方周刊》说。 -
朝鲜:面向阳光
热爱电影的金正日准备对外开放朝鲜的电影业
在最近的韩国釜山电影节上传出消息:中国和朝鲜合作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力道山的秘密》刚刚完成。由于好莱坞经常在电影中贬损朝鲜,热爱电影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开始反击,准备对外开放朝鲜的电影业。
文化领域开放的同时,也传来了物质方面好消息。世界粮农组织发表报告说,根据朝鲜的降雨量、卫星照片分析、化肥和种子的补给等具体数据,今年朝鲜的粮食产量将达到390万吨,比去年增加40万吨左右,是最近十年来朝鲜粮食产量的最高值。
今年10月10日是朝鲜劳动党成立60周年的日子,从这天起,朝鲜恢复了粮食完全配给制。为了纪念劳动党成立60周年,朝鲜平安北道还给每户家庭特别发了鱼、饼干、酒和一些生活用品。据悉,这次发的鱼是2000年后按照金正日总书记的指示,在全国各地修建的200多个养鱼池中生产的第一批“产品”。
自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苏联和东欧剧变,社会主义供应体系突然瓦解。西方国家加大了对朝鲜的孤立和封锁,再加上遭受连年的自然灾害,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的朝鲜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任务是要巩固政权,另一个任务是发展经济。”同济大学朝鲜半岛研究室主任崔志鹰对《望东方周刊》说。
不同寻常的开放姿态
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朝鲜政局的稳定性成了西方媒体揣测的焦点。当时有媒体报道说,中朝边境出现异常军事调动,中国正准备将一万人的部队长期部署在靠近朝鲜的边境地区,以防朝鲜出现政治动乱。
尽管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在新闻吹风会上指出这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但不难看出,朝鲜在不少西方记者心目中,是以“神秘”形象出现的。
到了今年10月9日,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发表了文章称,“朝鲜表现出阳光一面”。
报道说,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朝鲜首都平壤今天已经看不到强健的朝鲜军人用刺刀猛刺美国军人的壁画,也见不到朝鲜导弹击中华盛顿国会山的宣传画。那些鼓励朝鲜人准备“与美帝国主义侵略者战斗到底”的口号也消失了。
今年,朝鲜劳动党建党60周年庆祝活动对外开放,每天大约接待几百名主要来自韩国的外国人,外界普遍将此看作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开放姿态。
如期参加六方会谈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曾于2003年8月受朝鲜记者协会邀请前往朝鲜进行为期八天的采访。
他告诉《望东方周刊》,当时正值首轮朝核六方会谈前夕、伊拉克战争结束不久。在朝鲜首都平壤的酒吧一条街苍光大道上,一位朝鲜官员对他说:“伊拉克错就错在让联合国核查其核装置,并根据联合国决议拆除了核装置。”随从的翻译小金也说:“朝鲜将以超强硬对强硬。朝鲜从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中吸取了最大的教训是,朝鲜必须拥有核武器。”
如今,在朝鲜的最终合作之下,于今年9月19日结束的第四轮六方会谈通过了首份共同文件。
10月24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在平壤表示,朝鲜将按照各方约定如期参加11月上旬即将召开的第五轮六方会谈。
关注“中国道路”
朝鲜一直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之路极为关注。
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在2001年1月访问中国时,对浦东的变化发出了“翻天覆地”的感慨。2004年4月,金正日又访问了天津。
2002年7月1日开始,朝鲜开始实施一系列经济调整改革措施。比如部分取消实物配给、允许粮食买卖、允许农民市场作为国营商店的补充等等。
2002年9月12日,朝鲜把北部紧邻中国的边境城市新义州确定为经济特区,同年10月又宣布把东部的风景区金刚山地区确定为旅游特区,接着在11月宣布在南部靠近韩国的开城市建立工业园区。
“现在,对于朝鲜的改革,比较乐观的看法是开始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保守一些的看法认为是一种计划经济下面的经济政策调整。”崔志鹰说。
朝鲜媒体告诉百姓要“前程艰险笑着走”。虽然现实告诉他们前景依然不容乐观,但是他们从不放弃。
10月24日,第一届平壤秋季国际商品展览会在平壤三大革命展览馆开幕,包括朝鲜在内的八个国家的70多家公司参加了这次展览。在朝鲜,这样的国际商品展览,将从此继续举办下去。-
朝鲜变化图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1972年,朝韩双方发表的《北南联合声明》,就以自主、和平、民族大团结实现统一达成了共识。
1984年,朝鲜通过了《合资经营法》,允许外商以合营、合作等方式到朝鲜投资办厂。
1985年,朝鲜正式成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成员国。
1991年,朝鲜和韩国同时加入联合国。
1993年,朝鲜作出《关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掀起新高潮的联合决定》,决定大力发展农业、轻工业和基础工业。
1994年,金日成主席逝世。
1998年,朝鲜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光明星”一号。同年,金正日当选为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
2002年,朝鲜开始实施一系列经济调整改革措施。
2002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平壤。
2002年,釜山亚运会上,朝鲜美女拉拉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釜山亚运会再次成为朝韩加强交流和增进民族感情的盛会。
2003年1月10日,朝鲜政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2003年8月,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中美朝韩俄日”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第一轮会谈。
2005年4月,在朝鲜创业的12家欧洲企业代表齐聚平壤高丽饭店,宣布成立“在朝欧洲企业协会”。这是外国企业在朝鲜成立的
第 一个民间团体。
2005年10月,朝鲜恢复了粮食完全配给制。
越南:好花常在
“对越南来说,最重要的国家第一是中国,第二是美国”
在有关越南的照片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幅。
第一幅是摄于30年前越战期间的黑白照片:瘦小的九岁女孩被美军汽油弹击中,脸上凝固着巨大的恐惧和痛楚。
第二幅摄于1984年。灰暗破败的街角,两个瘦弱的孩子躺在地上睡觉,衬衫没有扣好,裤腿短了一大截,另一个孩子趴在自己的膝盖上疲惫地沉睡。
第三幅摄于越南政府“革新开放”之后。天蒙蒙亮的时候,在一条延伸向远方的大道上,卖花妇女回眸凝视,身后车篮里花儿蓬勃盛开。这幅照片,名叫《好花常在》。
从“过去”到“未来”
越南战争结束后很长时间,越南人都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之中。
1984年在河内采访的美国记者大卫﹒兰姆回忆说:“胜利的喜悦是短暂的……有些河内人生活极度贫困,住在没水没电的房子里。”
新华社1990年5月7日的报道引述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功爱的话说,素有“东亚明珠”之称的胡志明市正面临种种困难:资金短缺、财政拮据、失业率高、社会弊端严重。“全市390多万人口中,有20多万人失业。”
而《望东方周刊》记者在2004年秋到河内采访时,看到的已是一个勤奋。而且有了活力的城市。每天清晨6点多,记者就被摩托车穿梭往来的声音叫醒,大多数人看起来心气顺畅。
越南社会科学院学者杜进森告诉《望东方周刊》,以前街道上的人很“闷”,现在大家都很“高兴”。他1988年搬到现在住的地方时,那里还像“农村”,妻子很不高兴,现在呢,土地的价格已经涨到他自己买不起了。
带来这些变化的原因,是这个1986年小心翼翼打开大门的年轻社会主义国家吸引了潮涌的外来投资者。
最先闻风而动的是临近的中国香港人和台湾人,随后是日本人,再后面甚至是与越南人有着复杂感情的法国人和美国人。
1993年2月9日,法国总统密特朗作为西方国家的第一位元首抵达河内访问,并宣布法国准备同越南发展“全面合作关系”。里昂银行已于1月在河内开设了办事处,是外国银行在河内设置的第一个分支机构。
即便是尚未完全解除对越南制裁的美国,也批准了本国的咨询公司和大法律事务所在越南开设办事处,其客户中不少是美国大企业。
到了1994年初的时候,在西方印象中还停留在越战阶段的越南,经济增长率达到了创纪录的7%。
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越南已经悄悄地,从一个充满“过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具有可能性的“未来”国家。
杜进森所说的“放开”,到了2005年达到了一个更加“慷慨”的高度。10月,越南政府宣布,外国投资者在越南上市公司中的最高控股率可从目前的30%上升到49% 。而越南已经在寻求的,是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加入国际贸易的主流游戏圈。
未来,“中国第一重要”
经营一家中国大型家电企业越南分部的中国商人刘建清认为越南是一个很乐观的投资地。但他同时也对《望东方周刊》说,越南市场的诚信度、法规的连续性都还不够完善。
在2005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越南在所有117个国家中列第81位。报告衡量的三大指数中,“宏观经济环境”最好,列第60位,但“行政机构执法力”和“科技竞争力”较弱,列第97位。在同一个排行榜上,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分列第24、36、77位。
杜进森说,越南希望成为东南亚最强的国家,但越南与泰国差距有20年。
当《望东方周刊》追问越南准备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时,他坦言,由于历史文化、政治体制和发展道路的相似性,中国的发展经验,是越南最需要借鉴的;中国的影响力,是越南必须重视的;而中国的市场,越南也是不能缺席的。
据他介绍,期望在2005年底加入WTO的越南正在抓紧研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经验。
“对越南来说,最重要的国家第一是中国,第二是美国。”杜进森说。-
越南变化图1975年4月30日,西贡解放,越南战争结束。
1976年,越南南北方正式统一,更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986年,越南开始实行“革新开放”政策。
1992年5月,越南第一个出口加工区──胡志明市灵中出口加工区开始兴建,接待外国各投资企业。 此后,越南政府多次
修改《外国在越南投资法》,放松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
1995年,越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同年越南加入东盟,流入越南的外资进一步增加。
2000年7月20日,越南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胡志明市证券交易所开盘。
2005年3月,第二家证券交易所──河内证券交易中心开盘。
2005年6月,越南总理潘文凯访美,成为越战后首位访美的越南领导人。
2005年,越南预计吸引外来直接投资(FDI)为50亿美元,GDP增长率8.5%。 (二之二、完)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