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从南台湾看中共十九大之后的两岸关系
http://www.CRNTT.com   2018-05-28 15:43:26


吴建德
 
  同时,两岸关系也会遇到挑战,而我认为这会是一场没有声音的斗争。在外交上,其实还是一个杀戮战场,你死我活,没有所谓的并存;在军备上,还是会有互相支持的情况出现。当然,大陆政府不喜欢讨论台湾的军售议题,这也是中国大陆跟美国之间很敏感的议题;在经济上,还是会出现贸易摩擦或者其他贸易往来问题,虽然现在没有服贸,但是未来经济议题还是要继续往前走,不能永远处于停止状态。

  在如此多的挑战下,应该如何看待未来的机遇呢?我认为必须做好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沟通。两岸之间的沟通是必要的,也就是说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必须要经过沟通的程序。其中,民间的沟通其实还挺顺畅。其中包括企业的往来、社会的往来和协会的交流。现在问题出在官方层面,而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沟通的管道。对于沟通的管道,两岸之间看法有落差。蔡英文“总统”除了提到的三新模式和四不模式以外,还说了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不在压力下谈判。这说明她现在觉得有压力:来自于民间社会的压力、没有沟通管道的压力、她的所谓国际伙伴的压力和中国大陆的压力。可是,我认为有压力不一定不能谈。

  蔡英文需要看到压力的大小和转换的可能。同时也要看台湾所谓的国际伙伴在国际环境之下有没有给台湾支持。我认为,谈判不能拖太久,现在虽然说有压力不谈,可是未来不排除谈的可能。刚才李文良教授说九二共识不可能在民众间出现,我很赞成,所以我们不用九二共识的概念。其次,我觉得不管九二会谈的历史意义还是九二会谈的事实,都还不够。就是说九二共识本身不重要,因为这只是2000年苏起教授提出来的一个意涵而已。最重要的部分是说清楚两岸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才是直指核心的部分。

  我认为蔡英文“总统”可以讲一句话,这句话可能就是所谓的通关密语:两岸非国际关系,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是和平发展。我认为,蔡政府也作了一些努力和尝试,未来不无突破的可能,当然最终还是要回到“一中”的意涵上,如何表达出一个民进党内部可以接受的“一中”,需要智慧。但是谈判就是这样,我提出一个意见,你不满意,那我们就再讨论。我认为这个过程可以长达三年或五年,要看双方的忍耐程度,但我觉得这对两岸关系来说也是一个机遇。

  最后,针对第四个部分我有如下七点想法。

  第一,是找准南台湾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当中的角色和地位。首先还是要落实两岸民间交流的部分。此前李文良教授提的民间交流都已经在做了,但我认为还需要加大力度。不管是青年文创、教育交流,还是一些协会对协会、社区跟社区、行业对行业的交流都需要加强力度并且长期做下去。如今民进党执政是现实,不要放弃去做交流,难的是从民进党执政的现实当中造成翻转,这就需要从边陲包围中心,就像以前民进党一样,也是从高雄打回去的。越深绿的地方越要落实民间社会交流的部分,不要有放弃的念头。

  第二,要鼓励基层干部的交流。我们应该鼓励台湾基层赴大陆交流,增进对大陆的瞭解,只有互相瞭解才能互相理解。

  第三,在南部的大学院校直接设立孵化器。南部的很多院校都有孵化器,可是这些孵化器都是做内部产业,我们必须要跟内地的企业和产业相结合,才能够显示出这个孵化器的功能,并且把这些功效带到大陆去。

  第四,要将资金和资源注入南台湾的投资项目当中。我认为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如果资金和资源没进来,所谈的任何建议都将只是空话。

  第五,通过中评智库基金会加强大陆跟南台湾智库和大学之间的交流工作。这部分涉及到思想的作用以及智库的合作部分。

  第六,善用人脉很重要。我认为需要在民进党执政的现实环境中,成立一个国民党的平台。国民党在各个基层的乡镇区有一些基础的干部,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核心和人脉都还在。我们需要藉助这个平台去超越困难地区,不管是高雄、台南还是屏东,因此这个乡镇平台的建立很重要,要知道如果你想要进入到乡镇去,没有人引领是进不去的。

  第七,我们有类似南台湾两岸一家亲这样的协会和概念,因此我们需要甄选出比较有战斗力的学者或者协会去落实两岸的交流工作,而不是只讲空话。我认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里面需要有各个层面的人参与,智库的专家学者也会是一分子。

  综上几点,我认为在南台湾发展两岸关系比在北台湾更为重要。

  林富男:谢谢李所长的发言。我相信你的讲话,扣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你提到习主席讲话用爱和包容,但两岸关系并未呈现出一个缓和的迹象,以及习主席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非常坚定的。我认同,我觉得他对西方国家所谓自由民主的体制是比较排斥的,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思维在他心中则是根深蒂固的。同时,李所长提到十九大报告是有做法、有秩序,同时也有进展的,这一点我也认同。此外,你认为现在两岸关系状态是官冷民热,我们也都很期待官方能够形成会谈和交流,让民间的往来互动更加便利。你也认为越绿的地方越应该交流,用交流来淡化绿色的思维,我觉得这是非常正确的。尤其您提到的最后一点,我们更应该鼓励大陆投资南台湾,而不是利用台湾的青年到大陆创业、就业来掏空台湾,这种思维很独特,让我很钦佩。下面请树德科技大学两岸和平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德发言。

  吴建德:两岸关系“斗而不破、僵而不武”

  十九大之后两岸关系会发生变化,我希望是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中国大陆要审慎考量,需要思考出跟民进党的互动模式。我认为,对于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涉台部分的讲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讨论。

  第一,原则非常明确。我们看到,十九大重申和强调了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的原则。所以,若想改变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的原则,我相信不是那么容易的。反观蔡英文政府,对于九二共识的接受程度,我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针对未来如何解套的问题,我会在第二轮的时候提出建议。

  第二,是谈策略的软硬问题。大家都知道在国际关系当中讲究软硬兼施或者说是两手策略。我把它细分为四部分:第一,软硬兼施;第二,包容并蓄;第三,软少硬多;第四,官硬民软。

  首先是反独的部分,表现为硬性反独、软性促统加上官硬民软。所谓的官硬民软也就是说,官方对于反独促统的底线是非常明确的,所以反独是硬性的。反观民间诉求则是软性的,习主席呼吁两岸一家亲,他谈到血浓于水的兄弟关系;谈到心灵契合,谈到台胞和陆胞同等的待遇,以及中华文化的民族情感,这些都是软性的诉求。同时他也有目标坚定的部分,就是实现统一和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绝对不会改变。但是习主席也强调两岸老百姓之间心灵上的契合,最终能够达到水到渠成的统一。

  习主席在报告中释放了不少善意,包括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至于一中意涵就有很大的操作的空间。此前谢长廷提出过宪法一中的概念,但是效果不好,在民进党内部都没有共识。在没有共识的情况之下,中国大陆是不会进行下一步接触和沟通的。

  再来,我关注的焦点就是新策的出炉。新策包含台胞的同等待遇,以及未来两岸经济上的互利互惠。我觉得以后两岸经济合作模式会与马英九时代完全不同。回看马英九时代,中国大陆为了吸引台湾同胞,出台了大量的利台政策。我觉得,大陆未来的方向是开始强调两岸同胞的平等互利。同时我瞭解到,有些鹰派的专家和智库强调,未来大陆不能再惠台了,应该以平等互惠的姿态处理两岸经贸合作。也就是说,如果台湾不给,大陆也不会给。过往大陆总是无条件给台湾提供帮助,结果还要看台湾眼色。

  我认为习近平十九大涉台讲话有行稳致远的效用。首先,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是台湾到底是不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问题?针对这一点,我认同大陆一些涉台学者的看法:台湾问题是中国大陆面临的重要问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但如果台湾触碰到大陆的底线,则可能成为不得不处理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至于反独促统部分,我认为反独仍然是现阶段的主要议题,至于促统的时间表则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规范,但从习近平十九大报告来看,显然相信台湾问题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在建国一百年即2049年前获得解决。

  至于如何看十九大之后大陆的发展态势对于台湾的影响。我很赞成辛教授的看法:未来几年两岸僵局不易突破。若有突破,不排除是反转直下往更坏的方向发展。当然两岸都要设法防止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蔡英文不会承认九二共识,我也不认为她能够在任内将一中原则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有效的论述。所以,两岸关系不排除在2018年之后反转直下。那个时候,台湾县市长跟六都的选举结束了。

  按照目前的态势,我推测国民党应该会小赢,或者中赢。如果国民党小赢,民进党调整两岸政策的压力就会小一些。但如果是中赢,情况就会复杂很多。参照阿扁时代的模式,民进党若在内政选举上失势,就会马上以出口转内销的方式激起内部的民族主义情绪来对外抗争。这也是我顾虑的地方。如今中国大陆一直强调不要伤害台湾人民的感情,但是若民进党激发起台湾人民的对抗情绪,大陆也可能出台一些强硬政策,后果难以想像。所以我认为,未来的两岸关系可能会每况愈下,并且呈现出一种斗而不破、僵而不武的局面。

  林富男: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轮的结论。

  辛翠玲:相互肯定、互相欣赏
      清晰区分融合和征服

  如果我们今天要做一个裁判者,判决责任归属的话,我认为双方都要为今天两岸关系的僵局负责,但其中民进党的责任居大,它是始作俑者。

  当然中国大陆也应该有所反思。大陆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大陆经济实现了腾飞,经济越来越富强,成果有目共睹,全世界肯定。但我认为,如今大陆也产生了一种心理:在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的同时,宽容心不够。因此,中国大陆需要培养王者之姿。这是一种心态、一种气质,更是一种格局。

  此外,针对今天两岸关系的僵局,我一直认为这是民进党有意使用的一种策略:用僵局来处理两岸关系。但我认为这种策略更像是一场焦土战,对整体台湾社会而言是种伤害:既伤害了民众的安全,又伤害了台湾的稳定。这样的策略不能恒久不变,执政者需要适度去考虑在一个最适当时间点上作出调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