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书声兰语:亦文亦武亦商赵式庆
http://www.CRNTT.com   2023-03-16 21:52:20


赵式庆上月在中央图书馆举行“书艺跨域:香港及伊朗书艺展”。作者供图
  中评社香港3月16日电/文汇报16日发表文章“书声兰语:亦文亦武亦商赵式庆”,作者廖书兰,以下为文章内容。

  香港政府目前的口号之一是抢人才,然而有些人才不必抢,因为一直在,并没有离开,一直在默默地为香港这个大家园勤奋地耕耘。

  赵式庆这位城中富三代,完全具备“高富帅”的条件,但他不是纨绔子弟,而是一位每天辛勤工作的商界文化人。一头微鬈的半长发,精致的五官,190公分的身高,像似一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然而观察他的双眼、行路、坐姿,不难看出他是一位习武之人。

  8岁开始对武术产生兴趣并开始习武,启蒙老师陈卓森,自此与武术结下不解之缘,而对他产生深远影响的是马明达老师,后来还有林镇辉老师、李刚老师,4位老师的教导,使他开展更为宽阔的武术观;可以说,赵式庆是集大家之大成的一名武者。

  自8岁起拜师学武功的赵式庆,以练武术度过他的青春反叛期,中国武术文化讲究的是“信廉仁勇”,长期在中国武术美德的熏陶下,他成了一位有担当的男子汉;他说,习武是一面镜子,透过练武或与他人比武,可以做到内观,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心态是什么?习武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重要的是身心合一的内观自省,通过武学,瞭解中国武术历史脉络的发展、不同区域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及其关联。也正是这么多年的武术训练及培养,使他走出不一样的人生道路。13岁赴英国求学至大学毕业,母亲安排他到北京,这一段的人生经历,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他到了中国版图内最远的北方,看见当地的问题不仅是贫穷,更有社会问题和文化传承的危机,这些种种带给他思考上的冲击。

  赵式庆少年时曾游走边疆,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再通过文献和文物研究,渐渐认识到中国历史上汉胡文化交融的过程和重要性。回香港后,他用了15年的时间筹备,与香港城市大学举办“猎人·战士·神灵:中国北方游牧艺术”展览——香港文化节。赵式庆说:“15年的筹备工作,相当坎坷曲折,但展览呈现出来的结果是令我满意的。”他的永不放弃!坚持再坚持,我相信是他以武者坚毅的精神并以开放的心态来达成的。

  赵式庆在9年前创建“香港文化节”,并与由他一手创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脉协会”举办多项文化和艺术活动,合作的对象有香港舞蹈团、香港芭蕾舞团、香港中乐团、香港道乐团、客家功夫文化研究会、中国画协会(香港)、大馆、中环街市等,可称得上中国传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齐聚。今次“香港文化节”是第8次举办,其中一项活动是,“书艺跨域:香港及伊朗书艺展”,中国和伊朗皆为古时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两国间的交流源远流长,早于唐代,繁于元代,中国著名的青花瓷正是中伊两国文化交流下的成果。

  赵式庆说,一直以来香港就是中外文化荟萃的平台,是中国天然形成的窗口。未来他计划将自己的理念系统化,组成有条不紊的架构,包括武术,不要只聚焦在他个人身上,目前他正培养新一代的年轻人加入。国学大师钱穆曾说:“我站在这里不是为了讲学,而是为了招募复兴中华文化的义勇军,看谁愿意为中华文化牺牲奉献。”

  我看见,复兴中华文化的义勇军仍然在前仆后继地投入使命中。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