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6月22日电/疫情冲击叠加俄乌冲突,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进一步加剧,完成全年5.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难度加大。疫情反覆导致工业生产修复放缓,服务业生产受到明显冲击。同时,在疫情冲击下,消费端修复受到明显制约,投资稳增长的难度加大,受海外疫情蔓延趋势有所放缓、产能持续修复叠加海内外疫情防控政策差异影响,出口错峰增长效应也正在逐渐弱化。
北京日报发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毛振华文章认为,针对疫情反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宏观政策应在坚持稳增长、防风险双底线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稳增长的力度。
文章提出,在具体措施上,首先把握好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争取疫情防控与宏观调控政策的更优均衡;财政政策要继续靠前发力,且在当前疫情反覆、经济承压以及财力紧平衡的情况下适当加大施政力度,可择机发行特别国债;考虑到实体融资仍较为低迷,货币政策仍需加大总量型和价格型工具的使用力度,并更加注重与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在产业政策方面,要适当调整房地产监管政策,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劳动力密集行业加大扶持力度,同时注重金融支持、税收支持、成本减免等扶持政策间的协调配合;在就业政策方面,要坚持就业优先,加大政策稳就业力度,保微观主体保民生,要加大助企纾困的政策扶持力度与落实力度,针对民企“融资难”的情况,仍需持续出台针对性措施,增强民企信心;在对外政策方面,要采取多方举措应对俄乌冲突对我国经济的潜在影响,做好压力测试并提前准备相应对策,要继续重视外循环,加大对外开放。
文章表示,虽然当前经济面临挑战增多,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需求释放仍有较大潜力,科技进步和产业创新仍有较大空间,经济转型蕴藏巨大投资机会,中国经济增长韧性犹存,我们对中国经济克服当前困难仍保持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