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题:台湾2024领导人选举态势初探 作者:刘凌斌(福州),历史学博士、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摘要】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果是关系到台海和平稳定的“关键一役”,对于台湾政党政治发展与两岸关系走向影响深远。这场选举暂时呈现出蓝绿白三位参选人角逐的激烈竞争态势,加上郭台铭也可能独立参选,选战的激烈程度堪称前所未有。从近期民调支持度来看,赖清德稳定领先,柯文哲紧追不舍,侯友宜声势低迷但已出现“止跌回升”态势。前瞻而言,尽管赖清德在内部整合与民调支持率上暂时领先,但未来选情走向并不明朗;民进党的执政包袱仍可能成为赖清德胜选的“绊脚石”,两岸议题攻防仍可能成为影响2024年台湾选举结果的关键因素。由于后续选情诡谲多变,甚至不排除在选战最后阶段发生蓝白整合或选民自发“弃保”等重大变化的可能,因此这场选举鹿死谁手尚难预料。
2023年7月23日,中国国民党第21届第3次全代会在新北市举行,正式提名新北市市长侯友宜为该党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参选人,为过去一段时间因“郭(台铭)侯之争”引发的党内纷乱暂时划下句点。此前,民主进步党中执会、台湾民众党中央委员会分别于今年4月和5月提名赖清德、柯文哲为各自政党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参选人。据此,将于明年1月举行的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暂时呈现出蓝绿白参选人“三足鼎立”的激烈竞争态势,再加上因争取蓝营提名失利的郭台铭亦有可能独立参选,或呈现“四人混战”的乱局;当然也不排除在选战最后阶段发生蓝白整合或出现“弃保”效应等重大变化的可能,后续选情诡谲多变,谁能胜选尚难预料。外界普遍认为,这场事关台湾地区执政权归属的选举走势及其结果,是关系到台海和平稳定的“关键一役”,对于台湾政党政治发展与两岸关系走向影响深远,颇值得密切关注。
一、从参选人民调支持度看,赖清德稳定领先,柯文哲紧追不舍,侯友宜暂时落后
回顾历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2024年这场选举很可能是继2000年因执政半个多世纪的国民党分裂而造成连战、宋楚瑜和陈水扁三位主要候选人角逐领导人大位后的竞争最为激烈、选情最为变幻莫测的一场选战。赖清德、侯友宜和柯文哲三位代表台湾朝野三大主要政党参选的参选人各有优势,各自拥有较为稳定的支持者,这从数月以来各参选人此消彼长的民调支持度可以得到充分证明。
在2022年底举行的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中,国民党一举赢得包括4个“直辖市”在内的14席县市长,延续了在县市层面的执政优势,为其2024年重返执政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岛内第一人口大市的执政者,拿下115万多票、以大赢对手近46万票的绝对优势高票连任新北市长的侯友宜成为“蓝营共主”,一跃成为国民党的超级战将与角逐2024的第一人选。从2022年12月底至2023年3月初,在ETtoday、“美丽岛电子报”、“台湾民意基金会”和TVBS等政治立场不同的机构发布的多份关于2024年选举的民调中,侯友宜的支持度均超过早已浮出台面的赖清德和柯文哲,跃居榜首,展现出争夺大位的强劲实力。3月之后,由于侯友宜迟迟不愿就是否参选作出表态,加上国民党中央决定以征召方式产生2024年选举人选却陷入“郭侯之争”的局面,导致侯友宜的民调开始被赖清德超越。
5月17日,朱立伦在国民党中常会上宣布征召新北市长侯友宜参选2024,以些微差距落败的鸿海集团创办人郭台铭也在脸书上发文全力支持侯友宜胜选,看似为国民党的初选纷扰画上休止符。孰料此后国民党选情却急转直下,综合三党参选人确定以来两个多月的岛内主要民调机构公布的民调数据来判断,赖清德民调呈现稳定领先的态势,其支持度稳定在三成五左右;柯文哲已从之前的第三赶超到第二,支持度徘徊在二成至三成之间,甚至在个别民调中跃居第一;①侯友宜并未出现被提名后的“庆祝行情”,支持度反而一路下滑至二成上下,被戏称“坐稳”老三的位置。无论是单一的市话民调(“美丽岛电子报”、中广盖洛普、中华亚太菁英交流协会、年代民调中心、台湾指标、关键调查等),还是混合的市话+手机民调(“台湾民意基金会”、汇流民调、关键调查、震传媒、联合报、两岸圆桌论坛协会、TVBS、QuickseeK)、市话+网络民调(锋灿民调中心),抑或是新兴的网络民调(亚细亚精准数据、菱传媒)和手机短讯民调(新头壳、ETtoday),均显示柯文哲支持度已超越侯友宜,且差距已逐渐从误差范围拉大到接近一成左右。例如,根据菱传媒于7月中旬委托皮尔森数据所作的网络民调(样本量高达12464份,为传统民调样本量的10倍)结果显示,赖清德支持度38.48%、柯文哲28.34%、侯友宜21.29%。②根据“台湾民意基金会”于7月中旬进行的市话+手机民调(样本量1086份)结果显示,赖清德、柯文哲和侯友宜三人的支持度分别为36.4%、27.8%和20.2%,与5月相比,赖清德略增0.6个百分点,柯文哲上扬2.7个百分点,侯友宜大幅下滑7.4个百分点。③
不过,在7月23日国民党召开全代会确定征召侯友宜之后,侯友宜的民调略有小幅提升。根据TVBS于7月24日至26日进行的市话+手机民调(样本量1618份)结果显示,赖清德支持度第一,增至33%(6月为30%),与柯文哲的32%(6月为33%)不相上下,侯友宜支持度小幅回升至25%(6月为23%)。④根据“美丽岛电子报”于同一时间所作市话民调(样本量1071份)结果显示,赖清德、柯文哲和侯友宜三人的支持度分别为35.1%、24.0%和19.9%,与6月相比,赖清德略减0.8个百分点,柯文哲下滑4.6个百分点,侯友宜增加2.8个百分点。⑤另据ETtoday新闻云于7月28日至30日进行的手机短讯民调(样本量1753份)结果显示,赖清德、柯文哲和侯友宜三人的支持度分别为35.6%、28.8%和24.3%。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政党倾向支持国民党的民众,愿意投给侯友宜者皆未达7成,而本次调查显示,已有72.8%蓝营支持者力挺侯友宜,显示蓝军已逐渐归队。⑥
简言之,当前侯友宜的声势低迷是不争的事实,诸多民调结果给国民党的选情敲响了警钟。但在国民党全代会之后,暂时度过“换侯”风波的侯友宜能否触底反弹,延续民调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保留“逆转胜”的可能,尚待进一步观察。
二、三位参选人民调支持度此消彼长的主要原因分析
短短数月之间,赖清德、柯文哲和侯友宜三位参选人民调支持度此消彼长,是三人的个性特质、言行举止以及所在政党内部整合、竞选策略、议题攻防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以下分别从三大阵营的视角进行简要分析。
从民进党方面来看,身兼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和民进党主席的赖清德早在今年初就已确定代表民进党参选,迅速“定于一尊”的绿营整合较为成功,基本盘一如既往的稳固,充分展现了民进党在逆境中“外战内行”的特质。比如面对频频曝光的黑金疑云、党内性骚扰频发、党政要员论文抄袭丑闻和执政当局高官不伦恋等争议事件,赖清德选择正面迎战,推出多项政策与制度改革,快刀斩乱麻,因处置较为得宜,且被卷入一系列丑闻的绿营人士并非都是赖系人马,使其得以暂时稳住阵脚,上述一系列争议事件尚未对赖的选情造成冲击。TVBS等多份民调显示,有八成以上民进党支持者坚定挺赖。不过,由于赖清德背负着民进党沉重的执政包袱,且因其激进的两岸路线、“务实台独工作者”的形象不利于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加上其个性特质不够鲜明、网络经营欠佳造成在年轻选民中并不讨喜,导致赖清德进一步开拓票源较为困难。不过,不久前民进党当局故技重施,接连推出包括150亿补助大学私校学杂费、高中职学费全免、延长助学贷款年限等“教育大政”,以及急推“囤房税2.0”,试图利用执政优势,通过“政策买票”来拉抬民意支持度尤其是争取年轻选民支持,拉抬赖清德选情。尽管遭到在野党齐声痛批“为了选举走火入魔”,但根据以往选举经验,这一轮“大撒币”行为客观上或能收到一定成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收买人心、改变部分选民的投票行为的效果。因此,不能完全排除未来赖清德的支持度在稳定中小幅提升的可能性。
从民众党方面来看,尽管其人力财力相对有限,基层实力较为薄弱,但在网络营销、议题攻防等选举策略的运用上确有其独到之处,造就了柯文哲的选情犹如倒吃甘蔗,渐入佳境。从网络营销看,近年来柯文哲积极经营脸书粉专、推特、Instagram、YouTube、Line和Tiktok等社交媒体。目前柯文哲的YouTube频道有74.6万订阅者(发布影片的点阅数大多达到数十万,甚至超过百万),Facebook有212万粉丝,IG粉丝也达到109万,堪称岛内政坛的佼佼者,远高于赖清德和侯友宜。从议题攻防看,柯文哲一向快言快语,擅长制造议题、引领舆论风向,在选战中“左打绿、右批蓝”,其言论时而务实理性、风趣幽默,时而标新立异、偏颇疯狂。虽不时造成失言风波遭致外界批评;但他往往能直面争议问题,迅速为争议言论道歉并进行修正,因此尚未对其选情造成较大冲击,反而展现其左右逢源的形象。从选战策略看,与其他两位参选人不同,柯文哲怪招、奇招频出,善于炒作自己,打造亲民人设,往往能收到奇效,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民众党基层组织薄弱、“陆战”能力欠佳的不足。除了小额募款引爆热潮之外,柯文哲于7月29日成功举行了一场名为“KP SHOW”的演唱会,开创台湾政治人物举行个人演唱会的先河,不仅票价高达8800元(新台币,下同)的342张实体票全部卖光,另有3000多人购买500元的线上票,门票收入合计超过450万。尽管柯文哲开唱被批“五音不全”,但却成功展现其接地气的亲民形象,拉近与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的距离,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堪称又一次成功的选举造势活动。由于其成功营造出中道理性、不畏强权、游走于中美之间、迥异于传统蓝绿政客的鲜明形象,带有民粹主义色彩的柯文哲才能最大程度吸引厌倦了蓝绿候选人、不愿意再投票给“两个烂苹果”的中间选民(甚至包括部分浅蓝和浅绿选民)和多数年轻选民的支持,这或许是其支持率后来居上的最主要原因。从近期多份民调来看,柯文哲在年轻选民(20-29岁和30-39岁选民)、大学学历以上选民中的支持率都达到五成以上,远超其他两位对手。根据TVBS于7月下旬所作民调结果显示,柯文哲在20-29岁和30-39岁两个年龄层民众的支持率分别高达62%和54%,赖清德只有24%和25%,侯友宜更是只有9%和16%。⑦此外,柯文哲还多次强调只要理念相同,可以与任何政党或个人合作,不排斥“蓝白合作”组成“在野大联盟”,在选战中主要把赖清德锁定为批评对象,极少批评在野阵营的竞争对手,并抛出“若当选组‘联合政府’”“‘行政院长’由‘国会’最大党推荐”等政见,为其进一步拓展票源创造条件。
从国民党方面来看,之所以从半年前的“九合一”选举大胜到目前的侯友宜支持度垫底,让蓝营支持者陷入一片焦虑,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国民党再度陷入“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历史循环,有批评者认为这是该党根深蒂固缺乏团结的基因所致。尽管郭台铭在征召人选确定后迅速在社交媒体发文祝福侯友宜,但在行动上却仍在为争取参选2024动作频频,包括勤跑基层展现亲和力,投书美国《华盛顿邮报》阐明两岸政策,抛出“主流民意大联盟”主张和再度访问美国等,其不排除独立参选的传闻甚嚣尘上。由于郭台铭尚未正式宣布参选,国民党先前对“非绿阵营”整合存有期待,未采取“坚壁清野”行动,郭便顺势利用这“灰色地带”与部分蓝军地方派系和政治人物紧密互动。蓝营地方派系和部分“立委”参选人也出于个人政治利益考量,持续暧昧“挺郭”,从前云林县县长张荣味到中台湾重量级前蓝委颜清标都曾与郭台铭十指紧扣,再到挺郭的南投县议会议长何胜丰和彰化县议会议长谢典林先后退出国民党。根据最近所有民调,郭台铭独立参选几无胜算,若确定力拼将如民进党侧翼,导致“非绿阵营”倒台,形同让赖清德“躺赢”。⑧
除了未能迅速整合郭台铭之外,侯友宜声势低迷的其他原因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竞选团队和选举操盘看,侯友宜竞选团队与党务系统欠缺默契,选举策略失当,不擅长议题攻防与网络经营。马英九执政时期的重要幕僚金溥聪在6月底加入侯竞选团队,助其操盘选战之后,侯友宜的民意支持度虽略有回升,但此后金溥聪“对内开刀”的一系列争议言行(如在受访时质疑党内“倒侯派”背后有金流驱使,是“选战脓包”,暗示祭出党纪等)引起党内反弹,显然不利于蓝营团结。亦有评论认为“金小刀”已老,其当年为马英九操盘选举的辉煌战绩未必适合如今互联网时代的选举。二是从参选人的人格特质看,尽管侯友宜的个人经历(尤其是从警期间)堪称传奇,充分展现出个性务实、勇于任事的“硬汉”形象且在新北市政绩颇佳,但过于内敛、温吞,思维拘谨,只愿意“侯侯做代志”(好好做事情)却不善张扬的性格特征,在面对瞬息万变的选战时就会显得捉襟见肘,如对于新北幼稚园喂药案的危机处理不力,致使其声望一度遭遇重挫。三是从党内“人和”因素看,侯友宜与地方派系关系不佳,四年前对于参选的韩国瑜态度冷淡,二人心结尚未真正化解。部分“立委”参选人眼见侯友宜选情低迷不仅不愿意和其一起挂看板做文宣,甚至纷纷邀请柯文哲、郭台铭来月台助选。四是从重要政策主张看,侯友宜对于两岸政策、能源政策等重大政策表态或语焉不详,或过于求稳,尚未提出能打动人心的政策论述。其政策论述守成有余,创新不足,如两岸政策主张基本上延续马英九执政时期的两岸路线,相对于“金句频出”的柯文哲,无法让人印象深刻,也较难争取年轻选民的支持。近期TVBS、ETtoday新闻云和两岸圆桌论坛协会等发布的多份民调显示,侯友宜在年轻世代(20-29岁和30-39岁两个年龄层)中的支持度皆未超过二成,远低于两位竞争对手。当然,面对坊间的“换侯”、“2024备案说”等传言,国民党中央应当不会重蹈八年前“换柱”的覆撤。随着连战、王金平、马英九、朱立伦等蓝营大佬相继出手帮助蓝营整合,以及韩国瑜在国民党全代会上与侯友宜“亲密互动”、为化解二人心结迈出关键一步,或许能为侯友宜选情“止跌回升”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