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台湾政治板块“碎片化”及对岛内政治生态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24-08-01 13:14:51


 
  (三)价值诉求:多元化议题取向彰显,民生问题更受关注

  社会矛盾的激化引发台湾各社会阶层与利益主体的分化,直接导致社会结构呈现一种“碎片化”状态。具体到台湾社会,其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主要表现为青年群体对“小确幸”价值观的认同,对自身薪资、职业与发展问题的关心,以及对“同婚”等议题的关注。同时台湾社会“碎片化”的倾向使得社会价值和利益诉求多元而分化,诉求反全球化、反权威、反精英,这种多样性也可以视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彰显。⑨在台湾社会剧烈变动过程中,利益诉求的多元与分化使得传统的国、民两大党都逐渐失去了相当数量民众的信任与支持。长期以来蓝绿政党恶斗,引发选民对于传统国、民两大政党强烈不满,对蓝绿政党对立以及恶斗的厌弃,拒绝再被蓝绿绑架,希望跳脱统“独”争议,没有仇恨包袱,超越非蓝即绿的颜色政治,社会呈现一种“去蓝绿化”状态,更加关注社会议题,看重候选人真实特质,对未来不安,对现状不满,不关心过去,活在当下自己的“小确幸”里,只关心自己从政府与社会当中获得的实实在在收益(利益),这个才是影响其投票的最关键因素。

  议题营造成为影响选民投票重要因素。选民不再因为特定的政党政见而支持,而更倾向抓紧一个他觉得最重要的议题来决定投票目标。随着政党忠诚度的严重下降,已经影响到选民的投票行为。投票者总体上逐渐地脱离对政党的依赖,相反变得更加独立。随着政党影响力的下降,议题与候选人特点的重要性已经逐渐上升。⑩所以,在议题主导方面,未来岛内民众呈现相对理性化趋势,更关心的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议题和两岸议题。治理绩效是任何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而近十几年的台湾发展停滞不前,甚至陷入治理困境当中不能自拔。在岛内民众渴望安定的氛围下,一度在台湾社会根深蒂固的“统独”认同分歧线已悄然居于次位,经济民生分歧线则超越“统独”认同分歧线,大多数选民希望逐渐跳脱非蓝即绿的惯性思维,更加关注与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议题和经济议题。民进党8年执政未能解决年轻群体最大的问题:飞涨的房价、增长停滞的工资以及日益扩大的不平等。另一个选择国民党也苦于无法给出解决办法。这些民生问题加速了台湾民众党的崛起。台湾民众党提出了替代方案——公共住房、租金短缺,甚至是囤房增长率提高,这些提议旨在让民众可以真正买得起住房。台湾民众党藉助这股理想破灭的浪潮,吸引了那些渴望政治变革的人。

  二、“碎片化”对台湾政治生态的影响

  (一)冲击传统蓝绿二元政治结构

  政治环境与选民之间的双向互动引发传统蓝绿政治板块的“碎片化”,台湾政治生态由此也将会进一步产生多重维度的变化,因而有必要对过去一直以来台湾蓝绿二元政治结构的分析框架进行重构。框架分析本身就是建构的产物,作为一个解释特定议题的框架,在内部相关变量出现之后,原有的系统结构势必发生变化,框架内部相互作用的机理也出现调整,直接影响原有分析框架的逻辑自洽性,最终导致整个分析框架有效性的弱化。经过近20多年来的政治发展,台湾政治格局形成了以民进党、国民党轮流执政的两党制政党体系,但是台湾的两党制政党体系则相当不稳定。一方面,岛内主要政党力量对比正在以目视可见的速度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台湾的社会分歧及极化程度处于高度不稳定之中,推动幷加速了政党力量对比的进一步失衡。⑪近年来随着台湾社会内部出现的新情况,政治系统的逻辑前提与现实状况已出现变化,蓝绿二元结构分析框架也随之出现重大变量。由于选民学习能力与现实状况的影响,台湾社会几十年形成了统“独”问题与省籍矛盾的两大社会分歧虽然短期内不会消逝,但将会在未来选举中逐渐退热。

  虽然2024年“大选”期间,国民党猛打赖清德的“台独”立场,貌似所谓“中央”层级的选举又上升到统“独”对立,但事实上,这只是台湾民众关心的两岸议题中涉及到的所谓“战争”与“和平”的选择罢了。国民党对于统一的立场早已避而不谈,国民党关心的只是如何可以继续维持两岸和平的现状而已。放眼望去,岛内支持统一的话语声音已经微乎其微,目前蓝绿白三方主流政党争夺的不过是究竟哪一方可以维持台海和平的现状。而绿营民进党则希望可以使得台湾进一步走向所谓实质“独立”状态,但由于大陆反对“独立”的强大实力和坚定决心,“台独”就意味着战争,因此促使民进党不敢轻举妄动。易言之,台湾有实力的各方政治力量,不过是在维持现状与“台湾独立”之间的相互博弈而已,支持统一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逐渐处于失语状态。因而,在蓝绿结构不断裂解的前提下,过去统“独”议题与省籍矛盾的蓝绿划分标准已经失灵,蓝绿结构分析框架功能已经开始不断弱化。

  (二)中性选民增加开辟政治空间

  在台湾蓝绿二元政治结构的分析框架不断弱化后,新的台湾政治结构分析框架的建构显得尤为迫切,其中内部值得关注的要素在于,省籍议题与统“独”议题的社会分歧逐渐让位于内部的经济民生分歧,蓝绿阵营对抗性不断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底层民众与既得利益集团的对抗。引发这样变化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政治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失衡。台湾政治板块“碎片化”引发民众利益诉求的多元与分化,多元化议题取向彰显,民生问题更受关注。虽然台湾民主转型已经走过几十年时间,政治发展取得明显进步,但进入21世纪之后,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倒退,社会治理陷入困境,分配不公与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广大民众对于传统政党治理绩效的不满成为触发政治结构裂变的重要诱因,由此引发岛内中性选民的迅速增加。

  结合台湾政治社会现实,中性选民更多是一种区别于蓝绿的政治群体,与年龄较大选民相比,这批年龄偏低的选民其特征表现为,对国、民两大党政治表现与社会治理能力皆不满意,政党认同度低,厌弃了蓝绿恶斗的二元政治;支持以柯文哲、韩国瑜为代表的非典型政治人物,对候选人的个人魅力与温和政治立场表示欢迎;议题主导占据重要位置,更加看重民生议题与经济议题;看待大陆观感更趋理性,逐渐跳脱了非蓝即绿、非统即“独”的惯性思维,没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渴望新政治势力开辟新道路,真正解决现实问题,求新求变心理凸显,有着积极的政治参与热情,属于相对成熟理性的选民群体。中性选民总结概括为就是一个“没有强烈意识形态、政党认同度低、看重个人魅力、议题主导、政治立场成熟理性”的政治群体,与缺乏政治判断的中间选民中的“游离选民”明显不同。中性选民的增加趋势为岛内“脱蓝绿化”之后的新兴政治势力的发展提供了想象空间。

  (三)新兴政治势力重塑政治格局

  近些年台湾此起彼伏的社会抗议运动,很大程度上带有民粹主义政治的特征。“民粹主义政治在社会运动方面表现为简单直接的人民反抗精英的斗争,反映了不同阶层之间控制与反控制、剥夺与反剥夺的冲突关系。除了中下层民众与统治精英之间的对抗,还充斥着反建制、反精英的斗争,包含精英集团之间的对抗与博弈。事实上,民粹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常常出现在执政精英与在野精英的较量中。⑫在台湾政治生态中,表现为新兴政治势力与传统政治势力的较量,而新兴政治势力得以兴起的支持基础在于选民新的政治取向的日益显现。选民的新政治取向诉求是一种“脱蓝绿化”,中性选民就很可能将资源投注在扶植新兴政治势力上,这样就极有可能对政治结构产生实质的影响,未来新兴政治势力真正崛起引领选民以自己的选票来终结蓝绿恶斗将极有可能出现,但这一过程充满艰辛与复杂。

  2024年选后至今台湾政坛关注的焦点始终聚焦于台“立法院”这个战场,身为“立法院”龙头的韩国瑜凭藉出色的政治手腕与个人魅力多次占据舆论中心,未来蓝绿白三方在“立法院”的相互博弈与合作将会是常态,而作为第三大党的台湾民众党则很可能发挥关键少数作用。蓝绿基本盘的大幅萎缩为新兴政治势力的产生与发展留出了空间,台湾新政治势力的崛起是台湾社会发展的产物,对台湾政治生态的走向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成为新政治势力的重要平台,而社会运动则在新政治势力的兴起过程中扮演了推动的角色。新政治势力产生的过程事实上也是政治结构重构的过程,以柯文哲为首的台湾民众党异军突起、以韩国瑜为典型代表的政治人物获得选民的青睐,而反建制与反传统的民粹主义倾向也是不得不关注的重要面向,种种变化都将会带动台湾地区全新的政治格局的重组。

  三、余论

  从2024年选举结果观察,国民党与民进党均面临着结构性冲击。在当前台湾政治板块不断“碎片化”的政治变局之下,蓝绿基本盘的大幅萎缩为“第三势力”的发展留出了空间,为打破传统蓝绿二元政治结构提供了可能。作为“第三势力”的台湾民众党强势崛起使得蓝绿割据的传统政治生态似乎已经被打破,未来对两大党将起到牵制和监督的作用。虽然台湾民众党异军突起,但短期内仍然无法撼动蓝绿两党对峙的政党体系格局。受“单一选区两票制”的影响,白色力量要想在蓝绿挤压之下开拓更多政治空间,存在制度性的不利因素制约。台湾民众党作为一个典型的领导人魅力型政党,则面临着如何将选民对政治明星的支持转换为对政党的支持。然而,目前柯文哲的政治光环似乎出现了维持危机,台湾民众党的内部斗争逐渐加剧也影响到其政党支持。根据2024年3月台湾TVBS民意调查中心公布的岛内主要政治人物声望调查,被视为声量宠儿的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此次却仅位居第11名,满意度大幅下滑17个百分点,不满意比例56%、增加两成五,是此次调查13位政治人物中的最高。⑬台湾民意基金会发布的政党民调也显示,民进党支持度31.4%夺冠,大幅领先蓝白逾10%,国民党支持度则为21.9%居次,台湾民众党支持度19.2%些微落后。⑭由此看来,摆在柯文哲与台湾民众党面前的难题依然很大。柯文哲带来的“白色旋风”是否可以进一步突破蓝绿围剿将是未来观察台湾政坛变动的看点。但是毋庸置疑,台湾社会民意的快速变化,所引发的蓝绿政治板块的“碎片化”则是不争的事实,未来台湾政党政治结构重组或是大概率事件。

  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编号:FRF-BR-23-06B]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Waldar A G.Communist Neo-Traditionalism: Work and Anthority in Chinese Industr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6.

  ②李秘:《台湾政治版图的碎片化》,(香港)《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1月号,总第265期。

  ③温天鹏:《简论近年来国民党的“世代交替”困境》,《现代台湾研究》,2018年第2期。

  ④《民进党流失大量年轻选票受冲击最大分析:年轻人不满高房价切身问题无改善》,(新加坡》《联合早报》,2024年1月14日。

  ⑤Frank Bealey着,张文扬等译:《布莱克威尔政治学智典》,台湾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第79—81页。

  ⑥李秘:《台湾政治版图的碎片化》,(香港)《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1月号,总第265期。

  ⑦《台湾社群媒体现况:2023年社群平台发展趋势、用户分布数据》,(台湾)OOSGA,2023年10月23日。

  ⑧《中评关注:柯P民调崩 国民党防青年票奔绿》,(香港)中评社,2023年11月28日。

  ⑨温天鹏:《台湾青年群体政治认知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与现实建构》,《闽台关系研究》,2021年第3期。

  ⑩[美]戴维·P.霍顿着:《政治心理学:情境、个人与案例》,尹继武、林民旺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第160—161页。

  ⑪陈星、温天鹏:《社会分歧建构、极化与台湾政党体制发展走向》,《闽台关系研究》,2022年第2期。

  ⑫林红:《政治转型与民粹主义的生成——以东南亚国家为例》,《东南亚纵横》,2018年第2期。

  ⑬《台湾政治人物声望最新排行出炉 柯文哲满意度“雪崩”》,台海网,2024年3月13日。

  ⑭《民调/政党支持度出炉!民进党31.4%夺冠军宝座、民众党跌破2成》,(台湾)三立新闻,2024年3月19日。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5月号,总第317期,P34-40)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