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民众党在台湾政局中的角色、影响和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24-10-10 16:43:24


  中评社╱题:“民众党在台湾政局中的角色、影响和挑战” 作者:张建(上海),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政党与政治研究中心秘书长、复旦大学统战研究基地研究员、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研究员;姜星宇(上海),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2024年台湾“二合一”选举后,台湾民众党获得8个“立法委员”席位,推动“立法院”形成“三党不过半”的格局,取得较好的选举成绩。民众党在中美博弈和岛内民众厌倦蓝绿恶斗的内外背景下崛起,宣称实行超越蓝绿阵营的中间路线,成为台湾政局中的新兴势力。通过在“立法院”行使立法与监督职能、与蓝绿两党进行互动以及参加选举,民众党在岛内得以发挥重要作用,冲击两党独大的政党政治生态,对民进党当局执政构成有效制衡。然而,民众党的发展也面临两岸主张模糊、党内矛盾分歧严重、受制于台湾固有政治格局和政治制度等问题,使得民众党的未来发展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未能摆脱泡沫化风险,其影响和发展值得继续关注。

  2024年1月,台湾举行“总统”和“立法委员”选举(“二合一”选举),民进党的“总统”候选人胜选,但在“立法院”失去绝对多数优势,岛内政治格局出现重大变化。台湾民众党(以下简称民众党)作为岛内区别于蓝绿两党的第三势力政党,第一次参与“总统”选举夺得26.5%的选票,幷获得不分区“立委”8席。选举结束后,由于三党都没有获得“立法院”的绝对多数席位,民众党被视为关键少数,对民众党能否在台湾政局中发挥重要影响的关注也在不断增加。然而,民众党自成立以来不断面临质疑和批评,其是否会泡沫化成为学者和媒体广泛讨论的话题。因此,本文尝试梳理民众党的发展历程和政治活动,探究民众党是否能发挥关键少数作用,以及是否会走向泡沫化。

  一、台湾民众党概况及发展历程

  台湾民众党于2019年8月由时任台北市市长的柯文哲建立,其成立是国际局势和两岸关系变化、台湾主流民意和政党政治发展、柯文哲个人推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成立后,民众党以区别于蓝绿两党的政治定位提出去意识形态化的理念和主张,吸收中间群体和蓝绿阵营的成员,在台湾地区的选举活动中取得良好成绩,成功发展为仅次于蓝绿两党的第三大党。

  (一)民众党兴起的背景

  民众党的成立符合当时台湾岛内的政治、社会环境和国际、两岸局势。第一,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不断加剧造成台海局势持续紧张,台湾民众希望两岸和平稳定。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国政府放弃对华接触战略,将台海问题作为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大战略抓手,〔1〕其政策行动冲击台海局势稳定,加剧了岛内民众对两岸爆发军事冲突的担忧。俄乌冲突爆发后,岛内不断出现所谓“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的论调,美国是否会协防台湾遭到民众强烈质疑。〔2〕在此背景下,台湾人民热切盼望海峡两岸和平稳定,对民进党当局“抗中保台”的主张和“倚美谋独”的做法愈发不满。2022年3月台湾国际战略学会发布的民调显示,77.3%的台湾民众支持两岸和平往来,仅16.1%的民众主张“抗中保台”。〔3〕维护台海和平的主流民意助推民众党成立幷提出求稳求和、反对“抗中保台”的两岸主张。

  第二,台湾岛内长期存在的蓝绿恶斗引起民众不满,中间选民群体不断扩大,台湾人民期盼蓝绿阵营之外的第三种选择。2022年12月台湾民意基金会的民调数据显示,34.3%的台湾民众不偏向任何政党,为五个政党认同选项中占比最高的一个。〔4〕2014年“反服贸”后,台湾青年群体更积极地参与到政治活动之中。青年选民没有蓝绿包袱,对蓝绿两党都存在强烈的不满。在这种形势下,柯文哲及民众党打出“超越蓝绿”的旗帜,主张民众党可以在蓝绿之外,让台湾人民有其他选择。同时,民众党通过网络宣传等手段,重点关注经济民生议题,构建起“新政治”对抗“旧势力”的二元叙事,组织各种动员活动不断吸引青年选民的支持,在岛内支持率不断升高。

  第三,党主席柯文哲延续自身政治生命的意愿和行动是推动民众党成立最直接的原因。2022年卸任台北市市长之后,柯文哲面临如何继续在岛内维持政治声量的难题,而政党可以成为其维持幷提升政治影响力的载体。2019年创建民众党后,柯文哲及其政党能够马上投入2020年台湾地区的“立委”选举中,幷获得选举补助款和政治捐款,进一步扩大政治势力和资源。此外,柯文哲作为“非典型政治人物”和“政治素人”,也可以通过组建政党明确自身的政治理念和主张,解决自己缺乏组织基础的问题。

  (二)民众党理念及政策主张

  作为区别于蓝绿的第三政党,民众党力推超越蓝绿两党的中道路线,标榜自己为政治新势力。在引领本党行动的指导原则上,民众党提出“以台湾为名,以民众为本”“共融社会,国家治理”的核心理念,主张“民主、自由、多元、开放、法治、人权、关怀弱势、永续经营”的台湾价值。〔5〕

  在国内政策上,民众党强调和蓝绿两党做出区分,将本党政策主张聚焦于经济民生议题以显示理性务实的立场。在对外政策上,民众党主张以“确保台湾主体性”为基础,以“提高台湾的生存发展空间”为目标,以发展同美、日的关系为重要方向,其政策基本遵循蔡英文政府的对外政策路线。在两岸政策上,民众党对蓝绿两党的两岸政策都进行批评,认为应当借鉴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通过合作、竞争、对抗三种手段来处理与大陆的关系,寻找能被大陆和美国都接受的两岸政策,努力让台湾在中美关系中扮演桥梁的角色。〔6〕

  二、民众党在台湾政局中的主要活动方式

  民众党在台湾政局中主要扮演在野党和监督者的角色,通过同蓝绿两大阵营进行合作与竞争,在选举中争夺各层级公职人员席位,在“立法院”通过行使立法、监督职能进行政治活动。这些活动为民众党在台湾政局中维持舆论声量、发挥政治影响力、争取政党经费起到重要作用。

  (一)通过立法机构行使立法职能,谋求政治改革

  “立法院”作为台湾地区最高立法机构,是民众党扮演在野党角色最为重要的平台。第一,民众党积极在“立法院”行使立法职能,聚焦于经济民生领域,推动出台大量法案及修正案。民众党“立法委员”聚焦于“居住正义、社会安全、财政纪律、经济繁荣与环境永续”五个层面,重点推动涉及经济民生议题的法案出台,体现民众党树立的去意识形态化、以民众为本的理念。

  第二,民众党积极在“立法院”行使监督职能,制衡民进党施政。民众党“立委”在任内积极参与对行政机构各部门施政情况的质询活动。针对民进党当局总预算案的审查质询程序,民众党“立委”提出“国防”预算申报不合程序、预算增加原因不明、特别预算增加常态化等问题,有效制约了民进党当局的“民主独裁”乱象。除立法活动外,民众党“立委”不断绕开民进党当局,谋求在其他政治活动中发挥监督作用。“2·14”恶性撞船事件发生后,民众党支持国民党“立委”成立“金门翻船调阅小组”,防止民进党阻碍“立法院”行使监督权力,质疑“海巡署”处理事件的方式是否符合规定。

  第三,民众党不断推动“立法院”改革等各项台湾政治改革,谋求在制度层面限制行政机关权力。针对岛内“‘总统’有权无责,‘行政院长’有责无权”的不合理现象,民众党先后提出多项“立法院”改革方案,要求“总统”必须到“立法院”进行常态化的“国情报告”,依法回应“立委”提出的问题,接受“立法院”监督。〔7〕“行政院长”等新增“阁揆”的提名应由“立法院”审议同意。改革“立法委员”选举制度为混合联立制等。同时,民众党与国民党在“立法院”改革中密切合作,通过对《立法院职权行使法》《刑法》等法律进行包括“总统”国情报告、藐视“国会”罪、人事同意权、调查权、听证权等五项内容的修订,以实现“立法院”职权改革。

  (二)通过选举活动扩展支持群体,参与地方执政

  台湾作为实行西式民主制度的地区,主要通过选举来表达政党的政策立场,延续政党的政治生命。民众党成立以来,先后参与了2020年、2024年“二合一”选举以及2022年“九合一”选举。在2020年“二合一”选举中,民众党提出关注18岁投票权、修改囤房税等主张,打出“超越蓝绿”的口号,得到较多年轻选民的支持。通过海选不分区“立委”候选人,民众党共提名28人参与不分区“立委”选举,最终获得11%政党得票率和5席不分区“立委”席位,成为“立法院”第三大党,〔8〕真正开始在台湾官方机构中占据一席之地,通过组建“立法院”党团有效行使立法和监督职能。

  在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民众党反对民进党的“抗中保台”主张,拒绝搞意识形态对立,聚焦社会安全、经济繁荣、环境永续等市政议题开展选举。民众党共提名86名各县市的议员候选人,参与新竹市、桃园市、宜兰县等地的行政长官选举,在台北市支持无党籍人士黄珊珊参选。最终新竹市长候选人高虹安以45%的得票率当选,金门县长候选人陈福海以49%的得票率当选,标志着民众党在台湾开启地方执政。

  2024年“二合一”选举是民众党第一次参与“总统”选举,民众党以“keep promise,相信美好台湾”为竞选主轴,以政治新势力为自身定位,呼吁选民不被蓝绿意识形态绑架。党内提名柯文哲、吴欣盈为正、副“总统”候选人,幷提名11位区域“立委”候选人和34位不分区“立委”候选人。最终“柯盈配”获得369万票,得票率为26%。“立委”选举获得22%的政党得票率和8席不分区“立委”席位。〔9〕根据台湾政党法规定,民众党的选举成绩能够获得约1.1亿元新台币的选举补助款和每年1.5亿元新台币的政党补助款,极大补贴了民众党的政党运营及地方建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