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27日电/一方面是企业对减税降负有着强烈的需求和期待,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为进一步减税提供了空间、创造了条件。因此,应切实增强稳定经济、服务企业的意识,加大优惠政策落实力度,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新政策举措,并加强培训辅导、优化纳税服务,持续跟踪改革落实成效。通过不断完善政策设计,持续提升减税精准度,扩大税收红利空间
在今年全年减税降费1.1万亿元以上的基础上,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送“红包”: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范围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可减税650亿元。同时,会议还对已确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的期限作出了规定。
近年来,我国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情况下,着眼“放水养鱼”、增强后劲,率先大幅减税降费。2012年实施营改增以来,5年累计减税近2万亿元。2017年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减税降费打破了之前一谈积极财政就想到扩大赤字的传统思路,成为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组合拳中愈发重要的力量。
今年以来,我国减税措施密集发力。上半年就有20余项税收优惠政策出台,包括降低增值税税率、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扩围等,减税效果显着。除了面向企业的减税措施,个税改革提上立法议程、大幅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等措施,也让更多百姓切身享受到了减税红利。多层次、一揽子的减税政策,针对不同关键“穴位”,采用多元有效“手法”,合力促进经济“血液”循环,给企业补充了能量。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具体到企业层面,面临着技术升级压力增大、创新研发任务加重、用工成本上涨、市场竞争加剧等诸多挑战。尽管一段时间以来政府减税降费力度很大,但一些企业由于进项税额抵扣不足、经营困难、财务管理不善等多种原因,减税获得感并不明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一些外向型企业产品出口受阻,原材料进口成本上升,诸多不利因素依靠企业自身短期内难以消化,减税降费需求更加强烈,迫切需要政府释放更多更加有效的政策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