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18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http://www.CRNTT.com   2020-10-15 09:06:45


  中评社北京10月15日电/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落实‘四个不摘’,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深入研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需要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针对返贫的苗头倾向进行精准监测,根据返贫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帮扶,用科学的管理方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返贫的风险降到最低,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确保精准监测。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切入点在于监测对象精准、监测范围精准、监测指标精准。做到精准监测,必须明确监测对象,精准确定监测范围。今年3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家庭为单位,主要监测建档立卡已脱贫但不稳定户,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户;具体监测范围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家庭,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确定监测对象、明确监测范围,都离不开精准的监测标准。脱贫攻坚期内,扶贫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确保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划定防止返贫监测标准,同样需要牢牢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

  实施精准帮扶。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落脚点在于对返贫致贫风险人口和已出现返贫、新致贫人口实施精准帮扶。实施精准帮扶,必须精准分析返贫原因、精准界定返贫类型。返贫类型有多种,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因病、因灾、因学、缺资金、缺劳动力等。精准分析返贫原因和精准界定返贫类型,目的在于精准施策,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返贫原因施策、因返贫类型施策。对于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监测对象,加强生产经营技能培训,提供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动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带动其发展生产;对于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加强劳动技能培训,通过劳务扶贫协作、扶贫车间建设等,帮助其转移就业;对于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低保、医疗、养老保险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应保尽保;对于因病、因残、因灾等返贫致贫的家庭,及时落实健康扶贫和残疾人、灾害、临时救助等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

  加强组织管理。实践证明,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组织领导是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效动员和凝聚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政治保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胜法宝。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必须用好这一法宝,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落实好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发挥好县级党委作为全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的关键作用。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需要用科学的管理方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增强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取得决定性成就到取得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这意味着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也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因地制宜,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机制、改进工作、增强实效。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龙迎伟(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