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8月5日,一辆满载防疫物资和百货商品的中欧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发出,开往德国杜伊斯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 |
中评社香港1月4日电/2020年注定不会以平淡无奇或是一片黑暗的方式收场。“疫常”之年的最后一周,欧盟仿佛按下了历史进程的加速键,批准英欧贸易“断舍离”后,又“压哨”完成了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交织的背景下,这份历史性投资协定不仅对中欧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也为全球经济疫后复苏注入新动能。
法国《欧洲时报》1月1日载文《“后疫情时代”需要牢固的中欧关系》,文章说,虽然协定具体内容尚待公布,但北京和布鲁塞尔均表态称,这是一份对标国际高水平的经贸规则,着眼于制度型开放的协定。谈判成果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原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四方面内容,有望为双方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更好的营商环境。
中欧投资协定历经7年长跑、35轮谈判,从悬而未决到瓜熟蒂落,实属难能可贵。在这样一个动荡之年,西方对中国的态度本来就经历了不少转变,欧盟各成员国在对华政策上也存在诸多分歧,即便如此,欧盟决策层依然力排众议,将协议谈判推入“快车道”,这一“决策定力”无疑是基于现实考量。
一方面,新冠疫情重创世界经济,中国成为首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复苏势头强劲。与欧盟敲定投资协定之前,中国刚与其他14个国家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日韩自贸协定也将达成,中国还在积极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些经贸安排将让中国在全球经济秩序重组中获得有利位置,对欧盟意义不言而喻。今年下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德国深谙此道,默克尔因此将完成谈判作为掌舵期间的优先事项,幷赶在德国卸任“轮值”前一天、自己卸任总理前一年,宣布了这项“巨大成就”。
另一方面,中欧贸易“含金量”不断提升,拓展合作空间有极大潜力可挖。英国脱欧之前,欧盟连续16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地;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前11个月,中国与欧盟贸易额接近6200亿美元,逆势增长4.7%,显示出极大韧性。但与中欧贸易相比,投资领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欧盟对华投资仅占对外投资存量的4%,中国投资也只占欧盟吸收外资总额的2%,如此巨大的潜力与当下双方在投资领域的瓶颈严重不相称。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欧投资协定显然不只是中国和欧盟之间的事,而是涉及中美欧的一道“三角习题”。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政府为遏制中国发展,试图拉拢欧洲等传统盟友,营造冷战格局以孤立中国,这一度令中欧关系迅速降温。就在几天前,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还遭遇了“大反转”,大概率是由于美国介入。中欧宣布谈判完成,意味着欧盟发出了一个明确信息,那就是欧盟将独立自主地面对中欧关系,而不是被迫选边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