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县中塌陷”是县域整体教育的警示信号
http://www.CRNTT.com   2021-03-30 08:37:05


  中评社北京3月30日电/近年来,“县中塌陷”现象引发教育界持续关注。去年全国两会,有政协委员提出,县中是城乡教育的纽带,寄托着乡村老百姓对教育改变命运的最后期望,县中“塌陷”了,也就打碎了老百姓最后的“教育梦”,建议全面振兴县中教育。今年全国两会,有政协委员再次提出,在不少省份,许多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起来的历史名校在一些“超级中学”的挤压下,生源、师资流失,质量严重下滑,辉煌多年的“县中模式”整体消解,“县中塌陷”现象亟须重视并得到妥善解决。

  县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正如有研究者所言,高中教育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软腰”,这个“腰”直不起来,教育强国梦就无法实现,高中教育亟待“强筋壮骨”。县中的困境也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重视。去年年底,有媒体援引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的话称,“要扩大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着力解决‘县中塌陷’问题。”

  问题是,尽管县中地位重要,“县中塌陷”的表现也很相同——基本上都是优质师生流失,教育质量下降,教育成绩连年不好,教育信心丧失,但导致“县中塌陷”的原因却不尽相同。有些是出于外部原因,比如,省城或者地市的“超级中学”把好师生都给“吸”走了,城市化或者城镇化导致人群发生异常的流动,教育投入“偏科”严重、重硬件不重软件等。有些是出于内部原因,比如,县域教育行政管理水平的低下或者学校领导管理水平的不足,师资的老化或者能力的固化等等。一般来说,内部原因比外部原因更容易被忽视,应该格外加以重视。

  由于情况多样,有必要在对“县中塌陷”的具体原因进行把脉问诊的基础上,再对症下药。比如有研究者提出,要提高县域普通高中教育的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县域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条件,实施“县中”振兴人才固本计划,实施优质高中优秀人才县中支教工程,在高等学校招生中给予县及县以下中学政策倾斜。这些有力度的措施,具体在应对某一县域或者更大区域时,需要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综合治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县中固然是一县百姓希望之所寄,是一县教育质量之试金石与风向标,但县中绝不是孤立的,更不是唯一的。换句话说,县中不可能脱离全县义务教育的基本发展而独善其身。事实上,那些“县中塌陷”的县域,义务教育阶段的质量也难言可观。笔者在调研中,一些所谓“塌陷”的县中的教师们的一些观点颇具代表性,也发人深省,他们认为,“我们的小学教育支撑不了我们的初中教育,我们的初中教育支撑不了我们的高中教育。高中再拼命补课也于事无补。”

  一些县中拼尽全力也就只能维持一定水平,触摸更高的“天花板”,则需要高中、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来共同实现。以县中提升为引领,一体化提升学前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的整体质量,通过县管校聘、学区制、集团化办学、“公民同招”等优化办学格局,通过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甚至加强地校合作,引入高质量办学集群等有效办法,推动县域教育均衡迈向高位优质均衡,冲抵“掐尖”和流动带来的负面效果。振兴县中的治本之举正在乎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县中塌陷”更应该是县域整体教育的一个警示信号,其治理应对也应标本兼治、整体考量。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吴汉锋(北京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培训与基础教育管理处处长)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