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国家的统一观是由历史与民族性格造成的 |
中评社╱题:中国统一观的沿革 作者:章念驰(上海),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本刊学术顾问
【摘要】我们现在的统一方针可以说是三句话:一是坚决遏独,二是大力促统,三是融合发展。一个国家的统一观是由历史与民族性格造成的,我们不必模仿别国,应该由自己的国情而定,也不宜以西方的统一观与主权理论来“规范”我们的观念。我们的统一观也不应仅仅停留在集体意志上,应该建立在当今的自己的理论、标准、法律上。
统一的概念在中国不是由法律来规范的,而是一种集体的精神与意志。中国这样大的国家,不统一带来的分裂,是全体国民不能承受之痛,事实屡屡证明于此。但中国的统一观还是有迹可循,我们有必要瞭解其沿革。
一、历史上的统一观
统一观首先与国家观相联,一个国家应该是统一而不分裂的,这是国家、社会、领土、主权、民族等系列概念中一个最基础的概念,但中国的国家概念形成很晚。长期以来,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中国人只有“天下”概念。“天下”就是最大的“国家”观,天之下是华夏,华夏又代表“中原”,中原代表正统。“天下”的统治者是“天子”,“天子”代表“天意”,替天行道,建立“天子王朝”。王朝就是“王畿”,就是“中原”,中原代表“正统”,边陲就是“夷”或是“蛮”,是“外服”。天子底下是“郡县”,即“诸侯”,诸侯由天子分封,这就是“封建制”。而天子王权力量管辖不到的地方,即称夷地,也可称“藩属”,藩与天子天朝可以建立“同宗兄弟”关系,允许“高度自治”,建立“朝贡”关系,只要承认天子权威,天子会“厚往薄来”,会让利给“藩属国”。贡少赐多,恩威幷施,维持“天下秩序”,实现“天下一统”,“多元一体”,“一国多制”的“天下结构”,最终实现“天下大同”,构成封建社会的“天下一统”观。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一般处于三个状态。一是绝对统一,但这种状态不足百年;二是相对统一,即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政权,但都承认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中国是完整的,这是最多最长时期;三是不统一状态,自立政权,不承认天子与中央政府,即处于分裂状态。
中国的国家概念产生得很晚,辛亥革命以后才产生了国家概念,建立了第一个共和国,是单一制政权,即中华民国,明确了疆土范围与制定宪法。“民国”产生后,军阀混战不息。后有抵御外国入侵的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又产生了国(国民党)共(共产党)内战,共产党胜利并占领了中国绝大部分国土,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败退台湾,中华民国则在台湾得以残存。这期间产生过“省治”——“联省自治”,以及“边区政府”等不统一状态,但“一个中国”基本是完整的。
二、目前中国的统一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时,台湾被国民党占据,香港、澳门还没有回归,形成“一国两府”,或叫“一国两区”。到了1997年香港回归了,1999年澳门回归,但他们还保留着原有制度,拥有自己的属地与政府,出入还要使用所谓的“护照”。这就是“一国两制”,源自古代的“一国多制”观念。但港、澳都承认中央政府,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而台湾尚未承认中央政府,但台湾目前的“宪法”还是承认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严格来说,中国目前尚未完全分裂。
那么究竟什么是统一呢?这里有两个概念,即“绝对统一”与“相对统一”。“绝对统一”即统一到“一国一制”之中;“相对统一”即“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自己是中国人,但实行‘一国两制’,保留自己的政府与制度”。
我们对台湾问题,作为内战产物,大陆原准备以武力征服,解放台湾,可是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利用台湾作战争跳板,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纳入美国“保护”之下,致使解放台湾被拖延了。这时的台湾当局,也还想“光复大陆”,双方都坚称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双方争夺的是统一的主导权。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主权没有被分裂,双方都承认一个中国,所以“一个中国”没有被分裂。
但八十年代之后,台湾进行政治改革,废除了一党专政,实行了政党政治,推行了“本土化与民主化”。两岸关系方面,也开始往来,实行了部分“三通”。两岸有了交流交往,但台湾的多党制与民主选举,越来越有利于“本土化”的发展,每一次选举都扩大了“本土化”空间,反对派逐步壮大,中国国民党渐失优势,逐渐式微。最后赞成“台独”的民进党成为了执政党,台湾全面“绿化”,正在向“修宪”进军,想将“中华民国”变成“台湾中华民国”,在“宪法”上割断与大陆的法理联系,成为一个“真正独立国家”,使中国的相对统一,变成事实的分裂状态。
中国大陆从1978年起,开始改革开放,为了争取和平环境,确保和平发展机遇期不失,我们对内实行改革,对外实行开放,对台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是“摸着石头过河”,沿续了传统观念,缺乏完整的统一理论与法律,只有一些领导人讲话与政策。经过三十年韬光养晦,我们富起来了,使两岸实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们赢得了发展自己的机遇,我们未来目标是让中国强起来。这五十年中,我们虽然没有解决台湾问题,但我们没有让台湾问题成为阻碍我们改革开放的障碍,没有为台湾问题停止民族复兴的步伐,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还是成功者。
香港回归后,由于过于强调“五十年不变”,保留了许多原来不合理的规则。政治上一些人则试图全面模仿台湾,也走上“民主化与本土化”道路,过分强调“民主”与“本土”。在各种选举中,“本土派”公开打出“反中”与“港独”旗号,有可能夺得香港“治权”,成为第二个台湾,成为西方“反中”桥头堡。这迫使北京不得不改变选举方法,出台《香港国安法》、修改选举办法,提出爱国者治港,以确保中国的统一,而不致走向新的分裂。这一切也显示出我们统一观的欠缺,相关法律的滞后。
三、当今我们的统一方针
我们现在的统一方针可以说是三句话:一是坚决遏独,二是大力促统,三是融合发展。
1.坚决反独是当下最首要任务。“台独”势力在美国支持下,不断改变现状,不断超越红线,他们利用我们的“和平统一”方针,想和平地走向分裂分治,这是我们决不能吞下的苦果。我们有必要健全《反分裂法》,甚至有必要制定《统一法》,依法惩处“台独”分子!让“和统”与“武统”都有法可依,而不是单纯的“和统”与“武统”。
反“台独”是中美博弈的核心,这些年“台独”猖獗,首先是美国不断出台“纵独”的法案与措施,利用台湾问题向中国施压。台湾追随在后,“倚美谋独”,他们实在低估了我们反独的决心。拜登上台后,有所收敛,为避免中美武装冲突的可怕后果,开始回归“一中政策”,将台湾定位于“民主政体”与“重要的经济与安全伙伴”,但他们还会恪守“美台关系法”与“六项保证”。他们利用台湾制衡中国的图谋是不会改变的,除非我们强大到拥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实力。
2.积极促统。我们必须大声告诉台湾,未来三十年我们一定要完成统一。若要实现“和平统一”,我们可以共同研制“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共同缔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统一是为了促进社会和睦,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心灵契和。当年香港回归,只是主权回归,人心没完全回归。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一国两制”方案,使人心真正回归。要“和统”的话,就是“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我是中国人”。“武统”则是消灭对方政权、国旗、国号、国歌、宪法、军队、治权、“台独”分子。何去何从,请台湾人明智选择。
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双方对话谈判的前提是“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双方政治联接点,既清晰又模糊,带有一点弹性,如认为不理想,可以创造一个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新政治联接点。
统一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标志,双方都是民族复兴的一部分,我们不能把国家不统一的耻辱带进建国新的百年,这是我们新的统一观。
3.相互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统一就是相互融合的过程。相互融合就是奠定统一的基础。我们一定让台湾同胞享受祖国发展的机遇,享受统一的好处,享受“一家人”、“一家亲”的好处。
融合发展是贯穿在现在到将来的全过程,包括经济融合、文化融合、亲情融合、血源融合、地理融合、政治融合……。我们要给予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台胞更多利益,让他们享受到统一的好处,以及做一个中国人的尊严与荣耀。
一个国家的统一观是由历史与民族性格造成的,我们不必模仿别国,应该由自己的国情而定,也不宜以西方的统一观与主权理论来“规范”我们的观念。我们的统一观也不应仅仅停留在集体意志上,应该建立在当今的自己的理论、标准、法律上。从这角度来讲,我们依然任重道远!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1年5月号,总第28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