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抓住老龄化治理的关键窗口期
http://www.CRNTT.com   2021-05-15 08:00:19


从当前人口发展的基本面看,未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需推动经济产业向技术集中型转变,才能适应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态势。
  中评社北京5月15日电/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人口共141178万人,比2010年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

  环球时报发表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学者林进龙文章表示,人口增长分为实际增长和内在增长。实际增长用以反映人口发展的历史态势,这是因为人口规律具有惯性效应;内在增长用以衡量人口发展的未来态势,这是因为人口规律具有更替效应。

  低生育时代下,中国人口5.38%的正增长率实际上是对过去中国人口正增长惯性的延续。这是因为中国育龄人口基数很大,即使生育水平较低,出生人口规模也相对可观,在人口死亡率和净迁出率比较低的情况下,能维持较长时期的正增长。然而,这种正增长态势并不能一直持续下去。因为,真正决定未来中国人口发展态势的是内在增长动力。

  当前,中国人口惯性正增长的能量仍然超过内在负增长的潜势,但预计在2025~2030年,中国人口负增长的增长时代就要全面来临,由“惯性正增长、内在负增长、实际正增长”向“惯性负增长、内在负增长、实际负增长”转变。根据联合国预测,2030年以前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因此,未来十年将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期。

  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中国人口仍将保持缓慢增长态势。如果以50%的人口负担系数作为人口红利期的划定标准,根据联合国数据推算,“十四五”时期中国人口红利将继续存在,低生育-少子化-老龄化问题治理需要充分抓住这一机会窗口期。

  文章认为,随着未来中国人口从正增长导入负增长,负增长惯性就将主导中国人口发展,这一过程甚至会持续至本世纪末。这意味着,“低生育问题治理”和“适应人口负增长时代”将成为未来中国社会并行不悖的现象。

  “七普”数据显示,中国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微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

  各国人口规律表明,女性预期寿命一般高于男性,因此,“女性化”主导的老龄化过程会稀释全国人口的性别比。中国人口性别比下降速度相对缓慢,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全面到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出生性别比较高部分抵消了老龄化的“女性化”效应。随着中国少子老龄化态势持续推进,少儿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快速上升,叠加出生性别比改善影响,未来中国人口性别比势必将进一步下降。最终出现西方老龄化国家人口性别比低于100的情况。

  就目前来说,出生性别比失衡对人口性别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适婚年龄人口性别比的畸变上。未婚男性人口比例上升、部分经济社会地位较低的男性被动“剩下”。从人口的生物属性看,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决定了当下的“被动光棍”危机无法根本解决,加之日渐流行的“主动单身”文化、不断推迟的婚育年龄和离婚态势,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侵蚀家庭制度的稳定性。“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减少0.48人。尽管不能简单通过家庭户规模变化线性判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凝聚力,但无论如何都对家庭功能和家庭关系的不利走势提出了预警。

  从出生性别比态势看,十年间下降6.8。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的改善,一方面表明中国出生性别比治理效果显着,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政策放宽起到了保护女婴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国人“男孩偏好”生育观念发生了转变。出生性别比下降,将有利于推动男女平等和优化未来婚配人口的性别生态,也证明优化生育的政策取向符合人口生育和均衡发展的自然规律。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