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适应引领国际循环变革调整新趋势
http://www.CRNTT.com   2021-05-20 08:37:23


 
  模式方面,三角循环格局仍将维持但愈加乏力,东亚、北美、欧洲三个区域循环体系渐趋成型。一方面,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数字技术方兴未艾,智能制造、3D打印等全新生产方式涌现,跨境电商、远程服务、共享平台等广泛运用,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疫情冲击下跨国公司普遍意识到,生产基地与消费市场过远,大规模长距离的资源和货物供应容易受到各种因素扰乱甚至阻断。同时,在中美欧等主要消费市场,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伴随这些趋势,跨国公司有必要也有条件加快供应链布局调整,缩短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距离,尽可能贴近市场实现快速回应。由此,以中国为主要消费市场的东亚、以美国为主要消费市场的北美和以西欧发达国家为主要消费市场的欧洲,各自内部或形成生产、贸易、消费相对完整的循环体系。

  规则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从“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要求在劳工、国企、环保、知识产权等边境后规制领域向发达经济体标准看齐,并力推这套规则纳入WTO多边贸易体制。这套规则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入发展的要求,但更多的是少数发达经济体企图打造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在经贸规则方面给整个世界“带节奏”。中国坚持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持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逐步探索形成发展导向的互联互通规则。这套规则以发展为导向,深化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以及规则标准“软联通”,不强求边境后规制统一,更能灵活适应不同国家的国情和利益诉求,必将对国际循环的变革调整产生越来越强的影响力。

  掌握在国际循环调整中的主动权

  文章表示,新形势下,如何适应和引领国际循环变革调整的新趋势,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一方面要建立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从而为促进国际循环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实现从国际循环的融入参与者向适应引领者转变,掌握在国际循环变革调整中的主动权,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

  推动进出口协调发展促进国内国际供需良性循环。一方面,将扩大进口作为联通两个市场、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招,充分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的功能,扩大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进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出口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更加充分的竞争,推动国际市场供需平衡。在持续提升货物出口竞争力的同时,发挥中国人力资源、数字经济等新优势,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出口,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

  提高国际双向投资水平推动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一方面,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高质量引进来,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的转变。打造充满活力的市场需求环境、不断开放的市场准入环境和规范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全面优化外商投资服务,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发挥重大外资项目示范效应,更大力度吸引外资投向研发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中西部地区。另一方面,加快对外投资方式创新,整合优化现代供应链和全球价值链。实现对外投资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更加紧密地结合,有序推进工程机械、铁路、通信等重点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中国产品、服务、技术、品牌、标准走出去,逐步形成本土跨国公司主导,境内外企业分工合理、高效运作的现代供应链,打造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和服务网络。

  着力推动“一带一路”大市场循环畅通。共建“一带一路”给国际循环变革调整带来新气象,也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载体。应深入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开放、绿色、廉洁理念,推进战略、规划、机制对接,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联通,打造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设施联通网络,推动贸易投资合作优化升级,完善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服务体系,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