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意识”的固化亦会催动政党朝着民意希望的方向改变。前文提出国民党将败选原因归责于“九二共识”,事实上也是陷入到台独势力营造的社情民意裹挟之中。民进党长期推行“台独”,固化“台湾意识”,现今世代翻转,已然到了其政治成效的收割期。民进党吸纳了大量的青年选票,连带蓝营也受到影响。国民党内“青壮派”重利益轻意识的特性正一步步蚕食国民党的核心观念。被选民带着走,缺乏核心领导理念,损伤最重的只会是国民党本身。正如学者张文生所言:“将败选推给‘九二共识’是极不争气的表现,国民党败选是党内部团结与失去话语权所致。坚持‘九二共识’是国民党的优势而非劣势,国民党如果抛弃自己的优势不要,可能很快就会被第三势力的其他政党取代。”〔24〕届时整个台湾的政治风气将会与“台湾意识”高度化的民意形成相互裹挟的局面,两岸的融合也将备受遏阻。
(五)思维浅层化发展产生非理性跟风,个人集体责任感弱化
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两岸同胞可以形成全球风险共识,意识到全球化下风险的幷联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需要两岸中国人民同心协力。
新的信息生产模式促使民众思维浅层发展,产生非理性跟风行为。网络化个人主义的泛化会刺激产生新的信息生产模式,一起参加社团活动的人们不再需要拥有同样的社会地位,异质性的行动者组织的群体也可以通过团队运动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多样化互动,成员则能获得更高的潜在利益。蔡英文当局所培养的“1450”网军,成员涉及台湾社会各个阶层,经常采用集体出征的模式,恶意诋毁和污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支持人士,同时丑化大陆抗疫成效,抹黑大陆惠台政策,鼓动民众支持“军购”,经由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行的信息传播,产生巨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25〕恶化台海局势。
四、结语
长时间、高频次的吸收网络传播信息容易陷入网络的信息碎片化和浅层次的特点带来的陷阱中。人们思想层次长期处于浅层思维,缺乏对事物的深入思考,容易被诱导,做出不理性的行为。部分民众盲目追随民进党当局的冒险行为,在网络上恶言恶语。其次,网络思维易呈现极端化,为了获取高点击率而衍生出众多不同于常人的行为,淡化辨识能力,强化个人偏见,在网络上筛选到的都是偏向自身所思所想就会使得治理变得愈发困难。满足私欲,只顾眼前,不顾大局的情形时有发生,增添了社会风险演变的不确定性。台当局藉势“以疫谋独”、“以武拒统”等等行径是在跟随美国扰乱台海局势,本质上缺乏对风险社会的深度认知,只看当下,缺乏大局意识。如此发展,人将更关注自己的价值,而非集体利益。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前,为了集体而牺牲个人的思想渐渐隐没。
台当局阻断两岸往来,认为是在完全地规避风险,但是风险指数幷未因此降低,反而为网络化个人主义的全面蔓延提供了契机,抬高台海风险爆发的概率。根本矛盾幷未转移,相反会导致风险在区域内的恶性膨胀,影响台海稳定局面。
注释:
〔1〕姚子健:《网络化个人主义—一种新的社会运行机制》,《应用新闻研究》,2019年第10期。
〔2〕喻国明,马慧:《互联网时代的新权力范式:“关系赋权”:“连接一切”场景下的社会关系的重组与权力格局的变迁》,《国际新闻界》,2016年第10期第7页。
〔3〕傅正科、严梦思:《网络化个人主义在中国的崛起:社会网络、自我传播网络与孤独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34页。
〔4〕[挪威]贺美德,鲁纳着;许烨芳等译 :《“自我”中国—现代中国社会中个体的崛起》,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第1-15页。
〔5〕赵化刚:《国际视野中的青年:定义、属性和问题》,《青年研究》,2005年第7期。
〔6〕余慧:《同质性、异质性与社团参与》,《大观周刊》,2012年第50期。
〔7〕傅正科、严梦思:《网络化个人主义在中国的崛起:社会网络、自我传播网络与孤独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13页。
〔8〕任冬梅:《台湾脸书(Facebook)的发展情况》,中国台湾网,http://www.taiwan.cn/plzhx/zhjzhl/zhjlw/201901/t20190116_12132508.htm检索日期:2021-3-24.
〔9〕柯一青:《二十一世纪台湾社区营造论述之形构》,白象文化出版社,2015年第 7页。
〔10〕陈孔立:《台湾民意与群体认同》,九州出版社,2013年第170页。
〔11〕陈孔立:《台湾民意与群体认同》,九州出版社,2013年第72页。
〔12〕[加]哈里·蒂根森、马元平:《社会工程与政策事实的理论探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13〕C. S. Liu:Partisan Orientation and Selective Exposure during Taiwan’s 2008 Presidential Election Campaign, Journal of Electoral Studies,NO.2 (2009): 51–70.
〔14〕《台湾民意调查显示:台湾人认同创新高 但维持现状仍是主流民意》, BBC新闻,2020-07-14.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3391406 检索日期:2020-10-15.
〔15〕傅正科、严梦思:《网络化个人主义在中国的崛起:社会网络、自我传播网络与孤独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22页。
〔16〕信强、金九泛:《新媒体在“太阳花学运”中的动员与支持作用》,《台湾研究集刊》,2014年第6期。
〔17〕吴中杰:《史上最大学运推手:自由网工具》, 《商业周刊》1377期刊, 2014年4月, 第34-36页。
〔18〕孙璇:《台湾“青年反叛”现象与青年社会运动演化机制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6年第6期。
〔19〕唐桦:《新时代深化两岸青年交流的实践与思考》,《现代台湾研究》,2020年第2期。
〔20〕艾明江:《信息技术与政党革新:国民党在新媒体时代的举措与挑战》,《台湾研究》,2016年第5期。
〔21〕朱松岭主编:《2014台海观察》,九州出版社,2015年第25页。
〔22〕《国民党两岸新论述:基于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自由亚洲电台(RFA),2020年9月7日。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hcm1-09072020064946.html
〔23〕《柳金财:国民党新两岸论述之政治效应》,新加坡《联合早报》,2020年10月21日。
〔24〕《蓝营败选因“九二共识”?陆学者批搞错方向》,《联合报》,2020年1月22日。https://udn.com/news/story/12667/4302968
〔25〕姚子健:《网络化个人主义—一种新的社会运行机制》,《应用新闻研究》,2019年第10期。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1年8月号,总第28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