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道路选择是海峡两岸的重大命题
http://www.CRNTT.com   2021-09-24 00:17:25


 
  3.两岸历史性共识

  上述两岸互动的历史事实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民进党也公开承认两岸互动特别是两会互动、“九二会谈”的存在,是“两岸交流的历史事实”,达成了所谓“共同认知”,但坚决回避“九二共识”。其实,九二有了,共同也在,字面上祇剩下了“认知”与“认识”的区别。“九二会谈”有没有达成“共识”?当然有,那就是坚持一中原则,但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暂不深究一中的政治意涵。岛内部分政治力量认为,那也是“一中各表”,作为岛内对求同存异的单方面理解和诠释,大陆方面虽未表示默认,但也并未断然拒绝。这个历史性共识起了重要作用,国共两党都将它视为两岸交流、对话、互动不可或缺的政治基础。

  其实,历史性会谈、历史事实、共同认知,最后都归结到了历史性共识,称不称“九二共识”祇是名与实的差别。你若想进一步,它祇差一公里;你若想退一步,它相差十万里。民进党人2016年上台后,否认“九二共识”这一重要历史性共识,破坏了两岸之间的政治基础,导致两岸关系陷入僵局与对抗。民进党更昧于历史事实,把大陆方面对未来统一的设想——“一国两制”强塞进“九二共识”,以达到抹黑和否认两岸历史性共识的目的,是十分荒谬、充满恶意的。今天,民进党祇有回到原点,承认两岸历史性共识,两岸关系才能“重启”。

  (二)坚实的两岸现实性共构

  一场突如其来、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让人们看到了两岸割不断的联系纽带,不管是防疫用品,还是抗疫技能,或是接种疫苗,都充分展现了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真切事实。笔者将当今两岸间的互动看作两岸现实性共构,因为事实证明,即使是遭到人为阻挠破坏,这些互动也不会中断,这一共构仍在发展壮大。

  1.两岸利益共构

  两岸间存在着共同利益,这是毫无疑义的。首先是由客观现实和经济规律决定的经济利益。客观现实就是台湾与大陆仅一水之隔,远比与欧美远隔重洋要近得多,而且大陆市场之大,也不是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市场可替代的。经济规律就是在大陆好开工厂、好销货、好赚钱。台湾每年从大陆获得800-1000亿美元贸易顺差这一事实,就是对客观现实和经济规律的最好证明。尽管民进党当局实施了两岸“脱钩”策略,但却事与愿违,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占比一直维持在40%左右,而在大陆疫情严重的2020年,台企对大陆投资猛增41.5%①。可见,两岸早就通过产业、经济和贸易活动,实现了产业共构与市场共构,两岸产业链、两岸共同市场、中华民族经济都不是空洞的词语,而是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现实。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两岸利益共构。

  2.两岸社会共构

  虽然两岸处于不同政治体制下的分治状态,但两岸30多年的民间交流交往不断促进和形成两岸社会融合。两岸社会融合包括两岸婚姻、两岸家庭、两岸家族、两岸儿童、两岸商人、两岸学人、两岸文人、两岸艺人、两岸学子、两岸信众等相互联系和交往密切的群体。这些群体无论是跨两岸的,还是聚居一地的,都在发生家庭共构、社群共构或生活共构,这些都可归结为两岸社会共构。

  3.两岸文化共构

  生活方式可以说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两岸同胞在生活方式上有很多趋同的表现。两岸文化融合发展是一个互补、互促、共建的过程,随着两岸文化融合发展的深化,两岸同胞会产生很多共同风格、共同理念、共同价值、共同追求、共同精神。这都是两岸文化融合发展的必然产物,将成为两岸风格共构、价值共构、理念共构、追求共构、精神共构的基础,所有这些都可归结为两岸文化共构。

  4.两岸跨域共构

  其实,两岸共构是可以跨地域的,并不局限于两岸之间,两岸同胞在海外任何地方都可以相互融合。海内外中华儿女本来就是一家人。两岸人在海外的结合、共处、交往,都是跨域共构的方式与形式。海外侨胞的参与和支持,更为这一共构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扩大了的中华儿女同胞圈,祇会有利于两岸的跨域共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同心圆这个大结构,绝不应缺少两岸跨域共构。

  (三)超越式的两岸心灵共构

  1.心灵契合是精神共构

  两岸同胞达成心灵契合是最高境界。这是理想层面的东西。心灵契合必须克服心理障碍,故可以说是超越式的心灵共构。心灵共构有极丰富的内容,如精神共构、价值共构、理想共构等等,都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共性,是源于文化共性,但超越文化共性,需要共同追求、共同努力、共同建构。

  2.现实主义的心灵契合

  实事求是地说,心灵契合是有障碍的,需要我们搁置争议、直面挑战。在现实层面上,两岸同胞有差异、有分歧、有争议,这并不可怕,祇要共同面对,相互包容,是可以化解的。求同存异就是这个意思,当今所谓求同化异就更进一步了。即使没有现存的分歧、争议、差异,在未来的路上,也会有新挑战、新矛盾、新障碍,仍需共同面对、携手克服、一起超越。

  3.融合发展与心灵共构

  两岸融合发展下的协力共创共享,是十分有利于达成心灵契合的模式和管道。融合发展必然排斥兵戎相见,何来心灵契合?没有融合发展,就不会有和平发展,很可能祇有冲突与动荡。必须看到,警告多了甚至频繁威慑可能变成“狼来了”,最好能从利益共享演化成价值共构,潜移默化把“天然独”变成“自然统”②。

  (四)宝贵的两岸永久性共构

  1.两岸完全共构

  中国完全统一是台湾问题的最后解决和唯一结果,是两岸完全共构,也是两岸永久性共构。我们既然称之为两岸共构,就是因为要由两岸中国人共同完成这一承载民族大义和历史大任的使命与工程。所谓永久性共构,是指完全统一将是最终结果、不可逆转、不再分离。

  2.两岸和平共构

  和平统一就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两岸共构。和平统一无疑是最理想的方式,所以也是最有利于永久性共构的模式。这是最合乎逻辑的模式。和平统一是代价最低的方式,所以也是最有利于两岸人民的方式,因而是最能体现双方共构的方式。尽管如此,如果祇有一方坚持和平共构,另一方拒绝配合,就不可能实现和平共构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提到推进和平统一进程,道理即在于此。不过,即使没有和平共构,两岸也还是可以共构的,祇要一部分台湾同胞参与其事,退而求其次,非和平的共构也是能实现的。

  3.民主协商共构

  两岸民主协商统一,就是两岸民主协商共构,不是单方面建构,更不是强加于人。参加民主协商可以无差别,但对参与者的要求可以有差别。这就是说,民主协商不排除民进党人及所谓绿营人士,祇要他们以某种形式承认一中,如台湾中国人,中华民族一分子、中华民族台湾人等。民进党若想整体参加民主协商,则须放弃“台独”党纲。

  三、“台独”定会遭受“小惩戒”

  (一)新抉择:武统还是摧独

  第一,大陆的目的或目标是一次性彻底解决台湾问题,还是十分有效地打击“台独”?所谓反独促统,以往促统做得较多,但实际上没能做到有效促统,反而可以发现,促统并未能反独或遏独。现在到了真正通过反独达到促统目的和效果的时候了,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一旦成为现实,完全能产生令人震撼的促统效果。

  第二,摧独的意义与作用:在解放军建军百年之际,整军经武、亮剑台海、摧毁“台独”,推进统一,是题中应有之义。整体上可以暂不武统,而是惩戒“台独”,这又可分为依法惩独、以武废独、以力灭独,其结果可能打出一个走向和统的意外趋势。在这个意义上,“小惩戒”堪称“小武统”,因为真动作、大教训是可以改变认知、改变选择、改变大局的。这就是“小惩戒”的作用,既是以战废独,又是以力逼统,可谓新型反独促统。

  第三,以往大陆的威慑手段反独效果不佳,现在理应采取实际打独行动,剩下的问题就是运用到什么程度了。不同目标决定不同手段、不同规模、不同时限。不以夺岛武统为目标的行动应该是快速出击、范围有限、见好就收。中印边境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西沙之战都是典范,都可作为参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