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主要受外部因素影响,特别是美元过度宽松以及以美元计价。从当前趋势看,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短期仍将持续。首先,由于疫情影响和失业率仍然较高,美国短期内不会启动缩减购债计划,货币供应速度仍然较快。其次,全球产能将继续恢复,大宗商品需求动力正逐渐从中国转向美欧,需求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再次,我国国内产业政策也将影响相关原料价格。但从长期看,这些因素将恢复正常,企业主要面临短期成本压力。
疫情和突发事件对企业影响相对较小。从7月底至今,各地已采取严格防疫措施,虽然防控手段短期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但有助于经济快速复苏,住宿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预计将较快恢复。而洪水、台风等突发事件对企业的影响,从历史经验看不会持续太久。
据调研,部分小微企业已采取提高产品销售价格、压低各项经营成本、协商原料长期价格等措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小微企业主也希望政府管控原料价格、协助对接产销、进一步强化融资优惠、维持减免房租等优惠政策。
文章表示,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利用大数据等手段优化疫情防控。在可控条件下合理放松对会议、旅游出行、餐饮等经济活动的限制,促进相关产业恢复,对受疫情影响明显的住宿餐饮和交通运输企业适当给予补贴。
第二,建议短期更灵活调整人民币汇率,提高升值速度。对于进口—加工—出口型的国内企业,汇率升值不会影响企业运营;对于内销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则会降低成本。长期看,要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对于采购量大的商品要采用协议价或以人民币计价,提高大宗商品定价能力。
第三,协调上中下游企业,通过协议合理分担成本上升压力。在宁波调查发现,通过协议,大企业利用金融套期保值与小企业在原料、生产销售方面进行合作,稳定了中小企业经营。
第四,增强中小微企业议价能力。引导中小微企业强化创新意识,加强技术革新促进企业转型,压减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调研发现,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议价能力和转嫁成本能力明显更强。当前,我国培育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的政策已经初见成效,要整合各方力量做深、做实中小企业服务,确保各项政策切实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