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王东京:怎样研判经济形势
http://www.CRNTT.com   2021-09-28 06:45:24


  中评社北京9月28日电/有个现象不知读者是否注意到,时下经济专家在分析经济形势时,所用方法皆大同小异:首先根据GDP增长率对经济形势作总体判断;然后再分别用“消费、投资、出口”的数据与上年对比,要是今年增长速度高于去年同期,就认定经济形势向好;反之,则认为形势不乐观。

  回想起来,当年我读大学时老师就是这样教的,学生也是这样听,而且也不见学界对此有何异议。想来也是,那时候刚改革开放不久,中国经济正处于“起飞阶段”,而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比1980年翻两番。在那样的背景下,根据“增长速度”研判经济形势,当然无可厚非。

  然而今非昔比。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同时中央提出要“稳增长”。读者应该记得,在此之前中央强调的则是“保增长”(保增长率8%)。从“保增长”到“稳增长”,这一变化所释放出的信号,是不再追求高速度,而要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

  特别是最近几年,这方面的信号已越来越强烈。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并强调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于是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在高速增长阶段,我们根据增长速度研判经济形势,那么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应该怎样分析经济形势呢?不知读者有何高见,有一点我可以肯定,那就是不能再用过去的老办法。因为无论GDP增速还是投资、消费、出口的增速,皆是数量指标,并不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

  我曾撰文说过,GDP增长率高低并不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GDP增长率与经济形势不可以划等号,不能说增长率高,形势就好;也不能说增长率低一些,形势就不好。事实上,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增长率放缓在所难免。如西方工业七国,他们在经济起飞、向成熟推进以及高额消费阶段,皆保持了较高增长率;而进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后,增长率却明显放慢,且无一例外。

  再往深处想,用“投资、消费、出口”的增长率判断经济形势其实也不可取。从经济学角度看,“投资、消费、出口”皆属于一定时期的支出。支出增加,并不保证收益就一定增加;有些时候,支出增加反而可能令收益下降。个中原因,是因为支出增加后收益能否增加,要受诸多条件的约束。此点重要,让我分别解释:

  关于投资与收益。经济学有一个基本规律:“投资边际收益递减”。意思是,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而增加投资,新增投资与新增收益的比率会不断下降。举个例子:某企业大规模增加了投资,产出也会随之增加,可若市场需求未增加或者产品适销不对路,结果形成大量库存。倘如此,投资增加后利润不会增加,甚至可能亏损。

  关于消费与收入。一般地讲,消费支出要由收入决定。这是说,一定时期消费支出增加,表明同期居民收入在增加。但这并非铁律。比如发生通胀后,消费支出增加也许是消费品涨价所致,而非收入增加;而有了消费信贷后,人们贷款买车买房,消费增加也不代表当期收入增加。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