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如何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http://www.CRNTT.com   2021-11-11 08:40:10


从低收入群体规模大、中高收入群体占比低的金字塔型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扁平型社会,必然要经历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与比重不断扩大的橄榄型社会这一形态。
  中评社北京11月11日电/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和比重则是稳健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要使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提出要让中等收入群体显着扩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今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时,特别提出要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与比重,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揭示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之间的逻辑关系,表明了加快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

  光明日报发表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郑功成文章表示,一般认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都能够享有高质量、高品位生活的扁平型社会。从低收入群体规模大、中高收入群体占比低的金字塔型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扁平型社会,必然要经历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与比重不断扩大的橄榄型社会这一形态。加快建构橄榄型社会结构并持续向扁平型社会演变,其核心要义是将合理分配财富蛋糕摆到与持续做大财富蛋糕同等重要的位置,让国家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进而达到稳步缩小收入差距、快速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中等收入群体的认定标准需要综合考虑收入等四大要素:一是一定时期内家庭人均收入达到或超过中等收入水准,这是基准;二是拥有一定的资产积累,如拥有基本居住条件和相应的储蓄或资本,这是基础;三是具有较强的安全感,不必过于担忧或害怕天灾人祸等风险影响生活质量,具备相应的抵御生活风险和实现稳定预期的能力,这是基石;四是能过上有品质的生活,包括较强的支付能力与合理的消费结构,是旅游、文化等个性化消费的主体群体,这是综合标志。只有同时具备上述四要素,才是稳定的有质量的中等收入者。

  二

  文章认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一方面,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与比重的不断扩大,意味着社会财富分配格局不断优化,社会公正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与比重的不断扩大,代表着民生发展质量的普遍提升,其直接效应是形成收入增长—消费升级—产业优化—经济增长—民生改善—人民幸福的良性循环格局,促使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进入新境界,进而促使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经济学原理,高收入者的收入消费效应是递减的,低收入者的消费贡献有限,只有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才能使居民消费成为有效促使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并通过消费升级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进而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可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与比重,就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具体表现。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生发展不断飞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消除了千年积淀的区域性整体贫困现象,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写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事实上已经行进在走向共同富裕的大道上。但基尼系数偏高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偏小、不稳定性偏高仍是客观现实。目前全国约有1.4亿个家庭达到中等收入水平,这一群体的规模约为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0%左右,离橄榄型社会结构还有较大距离,这种格局显然不利于民生持续改善与消费持续升级,亦会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而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推进。因此,快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与比重,加快构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是现在到2035年间必须完成好的重要目标任务。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