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2月8日电/网评:民主何以成为美国“私器”
来源:新华社 作者:叶书宏
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民主成了美国的“专利”。这个自诩“灯塔”的国家,手握“民主标尺”满世界搞测量,动辄以民主旗号干涉别国内政乃至颠覆其政权,把民主变成了划分阵营、号令天下的维霸工具。人们不禁要问,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民主,何以成了美国的私家“法器”。
民主的本义是“人民统治”,是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实现良政善治的政治实践,因历史文化制度国情发展阶段等差异,这种实践本应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然而,自上世纪中叶以来,民主定义不断收敛,直至“一人一票的竞争选举”成为衡量民主的唯一标准,“民主”窄化为“选主”,美国所代表的民主模式在有的人眼中成了世界民主政治的唯一或者绝对模板,世界也由此被推向了民主专制二元对立的叙事框架。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 实际是美国利用话语霸权偷换概念、重构认知的结果。认知往往取决于“元概念”,垄断“元概念”的定义权,就掌握了认知体系建构的话语权,对民主亦是如此。二战前后,美国在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中意识到,民主平等是社会主义国家与生俱来的政治特征,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和道义优势,而美式民主与资本深度绑定,服务于少数集团利益,具有天生的局限性。面对大众民主时代的到来,“在争夺人心的较量中处于劣势”的美国决定启动民主“元概念”的“置换工程”,意图重塑世界对民主的认知。<nextpage>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政学界推出民主研究学术工程,运用其强大的国家宣传机器,对民主话语进行改造,将美式民主的“竞争选举”“多党轮替”“三权鼎立”等特征转化为民主的“普世”标准,向世界推而广之。此“偷梁换柱”的手法有三个特点:一是以美式民主为模板“量体裁衣”,排除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平等及政府对人民回应性等元素,核心功能是“区分敌我”,把美国及其盟友划入“民主国家”,把对立阵营国家划为“非民主或极权国家”;二是运用当时先进的行为学、心理学成果论证“人民难以形成共同意志”,为其意识形态披上科学外衣;三是构建学术范式,“竞争选举民主”被确立为官方话语之后,政府通过资金扶持构建学术研究体系,任何“走偏”的研究成果不会被发表,学术同盟之外的学者会受到打压。
经过冷战时期两代人煞费苦心的经营,美国终于让民主与“美式民主”画上等号,对民主实行了“私有化”,“历史终结论”成为“置换工程”登峰造极之作。民主专制二元对立叙事由此展开:凡是学习模仿美式民主的过程,就是“民主化”,坚持探索自己政治发展道路的,往往被列为违背“民主”潮流的“非民主”国家,民主自此成了美国自我制度标榜和干涉打压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利器。当然,美国运用这套标尺是有选择的,对他们百依百顺的国家、跟着他们跑的国家,他们可以对其政治状况不闻不问,而对那些不听命、不顺从他们的国家,他们就要挥舞价值观念的大棒进行打压,进而策动“颜色革命”,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来改变一个国家的政权。
民主话语霸权的建构,是美国“重构认知”的典型案例,包含了从“偷换概念”“学术包装”到“媒体传播”“价值输出”直至“思想占领”“文化收编”等全过程。然而,包装得再精美的谎言毕竟还是谎言,21世纪的世界新现实让“美式民主叙事”漏洞百出。百年变局交织世纪疫情,美国疫情失控、政府失信、社会失序、政治失能,其精心构筑的民主理论无法为社会现实提供逻辑自洽的解释力,美式民主制度的“底裤”逐渐显露,各种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国际上,不计后果的美式民主输出遭遇“水土不服”,“颜色革命”在全世界造成严重后果,不少发展中国家逐渐认识到被美式民主的话语霸权“蒙骗”和“忽悠”。美国《全球主义者》在线杂志总裁斯蒂芬·里奇特认为,当下“美国亟须证明自己还是个民主国家”。<nextpage>
短短几十年,美国把抢来的“民主旗帜”玩坏了,美式民主的“灯塔”正在崩塌。2008年金融危机,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美国政学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美国成了“民主洼地”。照搬美式民主的众多国家陷入“劣质民主”的发展困境,而坚持走自己发展道路的国家展现出蓬勃生机,为危机重重的世界带来了思想解放和制度突围的启示。越来越多人认识到:21世纪的世界政治,比的不是各国学某国的制度谁学得更像,而是国家治理的能力和质量。民主不在于形式上政党的多寡、国家机构的分立、利益集团的制衡等,更重要的是实质的内容,即能否转化为“为人民谋幸福”的实际效能。
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实现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说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判标准。美式民主二元对立的对抗思维,与地球上多数人关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追求有巨大落差。21世纪人类要构建怎样的政治文明,涌动的时代之问正推动着民主认知“再重塑”,世界政治“新生态”呼之欲出,让民主回归“人民统治”的本源正当其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