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12日电/据中国青年报评论,年关将至,到处都是置办年货的祥和喜悦。超市的主色调换成红色,各种食物都推出大分量的家庭分享装,随时摆出迎合节日的身段。
电商平台的App更是被商家大放血染到红得发紫——超级秒杀节、抢购品牌日……感觉不买点什么就不能过个好年。
我们是顶喜欢过节的民族,舞龙舞狮,热热闹闹,新风旧俗全都舞动起来,尤其不能忘了买买买。
不知从何时起,过节和消费深度绑定。除了吃饺子汤圆,总得买点什么才有过节的仪式感。为此,多少直男想破脑筋,痛恨过节。
节日的集中性消费,早期可见于南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其中记载:元日至于月晦,并为酺聚饮食。士女泛舟,或临水宴乐。整个元月,家家都做丰盛的菜肴、聚会吃喝。青年男女驾舟游玩,或到水边设宴嬉乐。古人消费虽不及今日丰富,过年的喜庆却是丝毫不减。
过节和消费之间的链条,到哪儿都逃不脱。国外的节同样容易掏空钱袋子。感恩节前的“黑色星期五”,人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抢夺“全年底价”;圣诞节促销总是伴着“叮叮咚”的声音提醒你别忘了买个圣诞毛衣。
其实许多节日传统都是商家制造的。在国外,圣诞老人深入人心,你有没有发现,那个红袍子白胡子,憨憨笑的慈祥胖老头配色和可口可乐很像?没错,当下几乎统一了审美的圣诞老人是可口可乐创造的代言人。
在上世纪30年代以前,圣诞老人有绿色的、棕色的,高矮胖瘦不一,有的露个肚皮,有的穿貂皮大衣,也不总是笑嘻嘻,偶尔还皱着眉惩罚坏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