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12日电/据人民日报社评,日前,北京地铁首批数十家便利店开始试营业,涉及5号线崇文门站、7号线达官营站等。与地面便利店相比,地铁站内的便利店主要销售盒饭、沙拉、三明治、寿司等即食食品,还提供口罩、雨伞、充电宝、书刊等日常用品,以满足人们出行过程中的高频多元生活需要。此外,部分便利店还设置了智能提货柜。乘客可以在搭乘地铁时提前在手机上下单,下了地铁,直接扫码提取商品,减少排队等候时间,极大提升了城市商业的便利性。
小小便利店关系大民生。作为离消费者最近的商业设施之一,便利店是服务保障民生、促进便利消费的重要零售业态。将便利店延伸到地铁站内,就是在便民服务上做加法。此前,商务部发布《关于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的通知》,提出要推动便利店进街区社区、进商圈商业街、进医院、进院校、进机关、进写字楼、进交通站点,扩大门店服务网络覆盖,提高居民消费的便利度和活跃度。此次便利店进驻地铁站也是优化便民消费服务设施布局的有益探索。
推动以便利店为代表的便民消费服务设施建设,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为了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推动消费便利化,各地积极探索发展便民生活圈。一方面,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围绕便利消费、便民服务,支持便利店、生鲜超市、美容美发、家政服务店等进社区、进街道,合理优化服务设施网点布局;另一方面,为了提升服务网点效率,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鼓励“一店多能”,在传统商店的基础上搭载书报经营、打印复印、简易就餐等多元服务项目,通过跨界融合经营提高便民服务能力。同时,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无接触交易、网订店取(送)、自助售卖等便利消费新模式越来越多,居民的即时消费得到更多保障。
当然,构建更加完善的便民消费服务网络并非易事。环境、人群、商业氛围不同,对于商业基础设施的要求往往不同,尤其是地铁、医院、院校等,都是运行复杂的公共场所,要根据消费环境和消费场景做好细致的布局和规划,满足人们多元化消费需求,提升城市商业的便利性。以地铁为例,相较于其它普通商圈、社区,在地铁站里开设便利店成本更高,经营时间、商品种类相对受限。因此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和市场经营主体协同配合,共同推进。要综合考量发展水平、居民数量、消费习惯等要素,合理优化服务网点布局,鼓励业态创新并加强监管。市场主体则要在精细化运营管理上多下功夫,摸准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在选品、网点陈列、营销策略等方面推陈出新,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即时消费,激发潜在消费。
期待在各方合力下涌现出更多便民惠民消费服务设施,让人们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便捷、安全、舒心消费,不断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