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9日电/据科技日报报道,湛蓝的海面上,数千只聚乙烯(PE)塑料浮球如稻田中的秧苗般整齐排列,将载有控制中心的供能浮台围在中间;海面下,一台巨型“气泵”将海底富营养盐的海水输送到海面,辅助浮球下的海带生长……
截至1月底,位于山东青岛的鳌山湾海域,国内首个人工上升流增汇示范工程(以下简称上升流工程)已运行41个月,该工程通过提升上升流涌升效率,使海带等海藻类养殖增产,同时有效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并提高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促进蓝碳增汇。
上升流工程项目团队根据国际通用计算方法估测,若在我国14万公顷海藻养殖区推广实施上升流工程,每年可获增碳汇总量(按二氧化碳计)490万吨以上,同时移除氮元素1.39万吨以上,移除磷元素2130吨以上。
上升流工程应用了由多所高校科研团队和海水养殖企业合作完成的“人工上升流技术与应用”成果,不久前,该成果通过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大可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浙江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鉴定委员会对该成果在促进海洋生境改善、生产力提升和碳增汇等方面的应用前景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该成果已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列入海洋增汇方案,面向全球推广。
技术集成,提升人工上升流效率
温室气体浓度的逐年增加,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世界气象组织(WMO)2021年发布的《温室气体公报》数据显示,二氧化碳的全球平均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百万分比浓度)增长到了2020年的413.2ppm。
针对经济发展现状与国情,我国已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此前,《“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等,也将“增加生态系统碳汇”作为低碳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要探索开展海洋等生态系统碳汇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