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20日电/银行业不良贷款情况一直备受市场关注,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个别银行出现了不良贷款持续攀升的情况,引发业内担忧。银保监会近日披露的2021年四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万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135亿元;而不良贷款率1.73%,较上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不良贷款余额上升,而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
经济日报发表记者陆敏评论文章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指标为何会呈现一升一降的情形?一般而言,随着信贷规模扩张,不良贷款总额会随之上升,与此同时,如果不良贷款规模上升幅度不及信贷规模与利润的增幅,就会使得不良率有所下降。从这个角度可以说,不良贷款指标一升一降显示出,2021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状况正持续改善,同时由于持续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保持了较高水平。
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有助于降低不良率。2021年,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13万亿元,同比增加0.1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2017年至2021年,5年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11.9万亿元,超过此前12年处置量的总和。近年来,中国银行体系受疫情冲击,利润虽然出现波动,但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不减,风险抵补能力较强,银行业总体保持稳健运行。
文章指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良贷款余额仍处于上升态势。考虑到目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部分行业仍受疫情影响以及一些企业成本压力上升等因素,不良贷款余额未来仍面临上升压力,银行业需要对不良率反弹风险时刻保持警惕。
一方面要鼓励银行依法合规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夯实稳健运行基础;另一方面要高度关注不良贷款余额变化情况,持续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监管部门要深入调研分析,督促银行做实资产质量,严格落实金融资产风险审慎分类制度。同时,指导银行综合运用现金清收、核销、批量转让等方式,提高有效应对不良资产反弹的能力。
今年还要妥善处置一些机构、行业、领域中已经暴露的不良风险,并严防风险外溢。银保监会2022年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压实各方责任,有序推进高风险金融机构处置,妥善应对不良资产反弹。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积极研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聚焦不良资产处置主业、发挥独特功能优势、助力化解金融风险方面的相关政策措施。
文章强调,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也将为银行业有效支持实体经济释放更多信贷空间。因此,需要加大力度持之以恒推进相关工作,强化部门配合、多渠道推进,确保不良风险处置的成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