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净零排放对台湾未来产业生存发展,对外经贸,国际竞争力至为关键(欧盟将于2023年开始实施碳关税,过渡期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将针对进口产品中的高碳排产品进行课税),在野党至少应该要求“农委会”针对农(分谷类,水果及蔬菜),渔(分养殖及渔捞)畜牧(分牛猪鸡及鸭),分别提出具体作法和每年减碳目标值并列入专案考核,这才是负责任政府最起码的作为,何况减碳和确保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及产业供应链安全、必须一并考量不能分开处理。
以养殖渔业减碳为例,养鱼所产生的地球暖化风险较饲养牛、猪、禽类低(如养殖鲑鱼的碳足迹为 2.9,而猪肉和牛肉的碳足迹分别为5.9 和 30),消耗的土地及用水也较少,全球正积极推动,预计到2030年产量将到达1.09亿公吨,占全世界食用鱼类供应量的62%。
未来水产养殖在满足人类对粮食、营养、健康食膳需求以及创造就业机会上,前景看好,但也引发食安及环保问题(如重金属及药物残留,红树林遭破坏,超抽地下水,废水污染海域等)。何况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不同,碳足迹差异很大(如美国利用陆上循环水养殖系统(RAS) 养殖大西洋鲑鱼产生7.01 的碳足迹,而挪威利用近海箱网养殖大西洋鲑的碳足迹仅为3.39),还有气候变迁会影响养殖物种对疾病的易感性,对于这些政府有具体作为吗?考量环保、节能、减碳,若能透过养殖贝类、藻类、滤食性鱼类等,使碳被再利用或被储存,同时采取栽培渔业和海洋牧场模式,并将蓝色碳汇渔业列入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蓝碳交易及推动“碳标”,不仅可以增加水产养殖的经济收益,提高养殖户收入,也可以大幅降低能源消耗,为国家粮食安全、营养和生计做出重大贡献。
中国大陆透过海洋牧场推动,将固碳目标和蓝色粮仓做出战略结合,还计划透过“一带一路”倡议,RCEP签署在全球加以推广,扩大影响力(东盟是中国大陆在境外农业园区建设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中国大陆对东盟国家的农业投资存量已超过50亿美元,占中国大陆对外农业投资存量总额的38%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从初期的单一投资转为园区投资模式,园内长期雇用当地员工比例大都在50%以上),近日更完成水产养殖碳交易试点工作,将加快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