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1日电/俄乌战事发展至今,很多地方令人意外:首先,与此前很多人预计的“闪电战”不同,战事已持续一个月,双方陷入相持,“摧枯拉朽”并未出现;第二,战场上呈现“新旧交杂”局面,既有坦克和火炮这样的传统装备“唱主角”,也有无人机、单兵反坦克导弹和防空导弹这样的网红武器“夺眼球”,同时还有俄乌双方在社交媒体上展开的“认知作战”交锋。这些意外之处值得关注、引人思考。
美西方舆论普遍认为,战事超过一个月,体现的是俄军的失败:这种观点认为,俄高层基于错误情报和评估结果进行了情绪化决策,缺少理性,且低估了乌方的抵抗意志和抵抗能力;也有西方观察家通过对各种战地影像的“解读”,认定俄军的装甲部队在乌方无人机和“标枪”反坦克导弹的打击下已经溃不成军,而俄军巡航导弹失败率很高,实战表现“非常糟糕”,并且俄军在战场态势感知、后勤和补给方面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导致推进乏力、陷入僵局。用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戴维·伯杰的话来说,俄军“没有做好应对高烈度战争的准备”。
由于反俄成为眼下美西方舆论的“政治正确”,且社交媒体消息传播具有很强的立场分野和情绪色彩,西方舆论场上涉及俄乌战事的消息存在明显的“捧乌贬俄”立场倾向性和选择性。可见,除了常被人们提及的制空权、制海权和制信息权之外,对“制认知权”的争夺,也会成为未来战争和冲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TB-2无人机和“标枪”导弹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的讨论就是一个有关“制认知权”重要性的例子。
随着相关小视频的传播,这两种武器被西方媒体捧为“网红”,仿佛它们令俄军无法阻挡。但是,一种武器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不仅取决于武器操纵者本身素质,同时还和它所依托的体系是否强大密不可分。无法对付的“神兵利器”并不存在。
比如,现代化野战防空系统可以对付TB-2这样技术水平并不出众的察打一体无人机,而适当的防护装备和良好的步坦协同战术也能够克制“标枪”导弹的威胁。我们看到,俄军的“山毛榉”和“道尔”防空导弹猎杀了不少TB-2无人机。而俄军更将缴获的“标枪”集中起来,转而对付乌军。总之,如果联合作战能力强,战术战法得当,这些网红武器并非“无解”。
当然,由于乌克兰战场的广袤,以及俄军军事改革并不彻底,加上俄军在军队建设方面的资源相对有限,俄军在此次战事中的表现也有很明显的两面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