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大背景下,新基建是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新基建有利于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就像工业时代的石油、矿石一样,数据是未来人类社会的财富源泉和重要生产要素。但我们还缺乏激活这个生产要素的基础设施,即将数据的“采、传、存、算、易、用”等环节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基础设施。新基建已在“采”(如物联网)、“传”(如东数西算)、“存”(如分布式数据中心)方面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建设,在“算”(如算法库)、“易”(如数据交易所)、“用”(如行业数据平台)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尝试。面向这六个环节建立起来的新型基础设施,将加速数据的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
——新基建有利于重塑各行业的基础规则。新基建所形成的互联互通、物理数字相融合的基础设施,是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在这些基础设施上,社会的共性认知将走向数字化,形成基于数字技术的信用、认证、交易、法规、文化和伦理体系,并形成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农业、工业、服务业也会随之发生革命性改变。
——新基建有利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统一大市场是要素和规则层面的统一,有助于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和效能。要建立统一大市场,就需要新型基础设施的大力支撑,在土地、资本、科技、人才、数据、交通、能源等多方面形成全国要素资源网络,充分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
——新基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变革、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突破旧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机遇。中国通过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将助推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新基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外部环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巨变,在这样一个产业大变革的时代,布局未来基础设施正当其时;从内部环境来看,中国经济体量超过110万亿元人民币,数字化发展、低碳化发展已成为主旋律,开展新基建已经具备良好条件;从技术成熟度来看,由于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中国具有海量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等优势,有利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完成新基建任务。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贾平凡采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