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5月31日电/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外贸在中国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受疫情反覆、俄乌冲突、欧美经济减速、海运物流不畅且运价高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中国的外贸发展遇到一系列困难挑战。为了稳外贸,眼下亟须拿出更有针对性的硬招实招。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一方面要通过各种“保稳”对策减少外部因素对中国外贸产生的冲击,另一方面也要采取一系列“提质”手段提高中国外贸抗冲击的能力。
经济参考报发表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文章认为,要实现外贸“保稳”,当务之急要针对各种困难挑战见招拆招。面对疫情冲击,要及时掌握外贸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生产、物流、用工上破除瓶颈,帮助企业创造条件复工达产,从而牢固外贸“保稳”的供应链基础。不仅如此,还要从提升主要港口的货物中转效率、全力保障货运物流运输畅通、满足企业合理资金需求、持续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等其他方面发力,持续推出为外贸发展“减压”的措施。
文章称,当前中国外贸遇到的挑战错综复杂。有些挑战来自外部,如部分国家加快复工复产,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国内出口企业订单被分流;有些挑战来自内部,如劳动力成本上升,需要长期面对。从《意见》不难看出,未来不仅需要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还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短期险规模,同时加强“政银企”对接,这些纾困手段可以有效帮助外贸企业消化压力,增强信心。
文章指出,做好当前外贸“保稳”是一项系统工程,化解压力需要疏堵结合。例如,面对汇率风险,《意见》提出要“加快提升外贸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为此,一方面需要立足于减轻压力,做到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就是“堵”;另一方面也要致力于消化压力,通过内部考核激励等方式加强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汇率避险服务,这就是“疏”。
文章最后说,中国正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如果没有“提质”加以保障,中国外贸的“保稳”只能是短时间的应急之策。要想做到治标又治本,需要坚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不动摇,以“提质”促“保稳”。为此,既要推动跨境电商加快发展提质增效,又要促进企业用好线上渠道扩大贸易成交,鼓励创新、绿色、高附加值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