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央视网) |
中评社北京6月20日电/据经济日报报导,最新公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运行逐步恢复企稳,主要指标多数明显改善,工业、出口等增速明显回升。积极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于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同时,当前经济恢复基础还不牢固,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不能松劲,仍要加大调节力度,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动经济持续恢复。
今年以来,针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宏观政策打出有力的组合拳。特别是面对近期一系列不利因素冲击,财政、货币、金融等政策再度加码,对于稳定经济大盘起到了关键作用。分析主要经济指标改善的情况,不难看出宏观政策在其中发挥的突出作用。比如,工业生产由降转升,重要因素是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有力帮助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外贸进出口明显加快,对应的是出口退税大幅增长、出口信贷支持力度加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则离不开专项债券的加速发行使用。
可以说,每一个积极变化都来之不易。同时,我们还要保持清醒头脑,当前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主要指标虽明显改善但增速还处于低位,恢复基础尚需巩固。宏观调控往往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依然严峻的形势,既要果断加大力度、政策措施应出尽出,又要注重落实落细,真正释放红利、发挥实效,持续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一方面,政策力度不能减。国务院出台《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反映出面对新情况,宏观政策进行相机调控,力度持续加大。比如,将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7个行业纳入留抵税额政策范围,再增加退税1420亿元,这些行业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吸纳就业能力强,同时在当前又受冲击较大,急需现金流支持;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对广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施以援手;加大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带动投资。非常时期必须有非常之举,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和市场状况,及时强化、完善宏观政策,力度不能减弱、收紧,而是要保持、加大,更有效地纾解企业困难、提振市场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