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21日电/综合金融是指在符合金融监管要求前提下,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银行、保险、证券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经营模式。近年来,伴随中国金融产品的创新性突破,金融机构间的经营壁垒逐渐被打破,金融市场业务亦开始形成广维度运营、多行业联动、跨市场关联的综合化运营特征。这种综合运营的方式通过多元化供给拓展了金融机构的服务领域,有力应对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助力经济稳增长。
综合金融有利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经济参考报发表国网英大集团金融研究所吴洁文章介绍,近年来,中国综合金融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有效开展综合金融试点示范,助力应对疫情和服务民生,以金融业综合化运营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机构开展综合化运营既有实践基础,又有实践价值,有利于全面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第一,综合金融逐渐成为金融行业发展趋势。综合金融是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1999年,美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终结了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局面,开启了金融混业经营的时代。随着中国金融开放创新进程加速,金融综合化运营稳步发展。2002年,国务院批准三家金融机构在开展主营业务的同时,能够投资或设立发展其他业务的金融机构,形成综合化金融集团。2014年,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相互控股、参股的方式探索综合经营。2020年,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顶层设计出台,明确对金控公司实行金融牌照化管理。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两家金控公司设立许可。在政策支持下,金融集团以及金控公司通过发起设立、并购、参股等方式,广泛实践综合金融运营,向社会提供更多元的金融服务,优化实体经济资源配置,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第二,综合金融是实现经济循环畅通的有效手段。金融通过分层次、广覆盖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资金接续受阻等难题,增强政策的直达性和准确性;针对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现状和结构变化趋势,精准布局最终消费和有效投资;促进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畅通。
第三,综合金融是解决供需不足的有力举措。全方位、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资金供给,推动构建更有利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以高质量供给引导和创造新需求;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引导资本市场支持和服务于实体经济,更好解决供给侧和需求侧难题。同时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综合金融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供需关系,提升国内总供给与总需求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引领力。
综合金融助力稳经济的着力点
文章表示,金融服务综合运营持续深化要求金融机构在综合金融模式选择上取得新进展,科技赋能综合运营取得新突破,统筹协调和组织构建取得新提升。
第一,精准发力选择契合的运营模式。中国幅员辽阔,具有差异化发展特征,各地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综合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探索经验、精准发力。结合中国金融业的实践经验,综合金融经营大致可分为四种模式,即融资驱动、投资拉动、保险带动、支付赋能等。金融机构应该结合自身要素禀赋,以业务发展阶段为依据,以最具竞争力的功能为驱动,设计适合自身特点、契合战略目标、适应地区发展的综合金融模式,调用多方资源,精准开展综合金融服务。在转型实施过程中,金融机构应该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带动业务发展,形成多极牵引、多元互动的综合金融经营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