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9月1日电/据澳门时报报道,教青局昨公布新学年教育及青年工作措施,包括营造校园安全加强疫苗接种、加强高校发展拓展对外合作、推动科技教育强化人才培养、落实课程改革支持教学人员专业发展、培养家国情怀关顾身心发展等。
根据教青局统计资料,新学年全澳高等院校共有10所,非高等教育学校(正规及回归教育)共有75所115个校部,属正规教育的108个校部中,共有103个校部纳入免费教育学校系统,校部覆盖率为95.4%,受惠学生人数约为7万9千人。教青局表示,将按照《澳门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2021-2030)》、《非高等教育中长期规划(2021-2030)》、《澳门青年政策(2021-2030)》的发展方向开展各项工作,促进澳门高等教育、非高等教育及青年的发展,为澳门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澳门6月18日爆发新冠疫情,学生提早放暑假。教青局已于8月上旬向全澳高等院校和非高等教育学校发出新学年开课准备通知,提醒开学前后须履行卫生防疫措施、群聚管理、维持课程教学正常运作,以及因应疫情变化在教学安排和学生管理方面的应变方案或特别措施等方面的最新情况;亦向各高等院校和非高等教育学校发出新学年开课指引,提醒注意校园防疫,以及倘有疫情时的教学安排。教青局指,将继续推动各高等院校和非高等教育学校透过不同渠道向教职员及学生提供新冠疫苗接种的相关讯息,加强宣传工作及提供便利措施。
关于加强高校发展拓展对外合作方面,支持高等院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开设更多与本澳四大产业相关的学士和研究生课程,以配合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培育各类人才;继续支持高等院校进一步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开拓更多科教和人才交流等方面的项目;支持由澳门高等院校组成或参与的中葡双语人才培养、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粤港澳高校等跨校或区域性高校联盟的工作。
在推动科技教育强化人才培养方面,进一步透过澳门科学馆促进澳门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利用科学馆场地及设施等资源,加大发挥科学馆成为科技教育及展示平台的功能,开展多元科技教育工作,深化澳门教学人员、学生、青年及市民对国家高新科技的认识和了解。同时组织非高等教育学生参观设于高等院校内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他科研设施,加深其对澳门高等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以及相关行业发展前景的了解。此外,将透过支持及推动学生参与各类科普竞赛及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普活动,提升创造力、科学认知及学科专业性。
关于落实课程改革方面,因应课程发展的需要,继续推进本地教材建设,出版整套中学《中国语文》(试行版)教材。新增关于功课和评核的问卷,协助学校掌握学生的学情数据,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同时,为持续提升教学人员对国家及澳门的归属感,除了将《宪法》、《基本法》和国家安全教育列入系列培训课程的必修单元,亦举办中华文化相关培训活动,加深对国旗、国徽和国歌的认识,以及透过外交知识讲座提升教学人员对国情的认识。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今年将继续透过跨部门跟进小组协调22个政府部门及高等院校推出约390项行动计划,为青年及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活动,助力青年成长、成才、成功。此外,委托机构开展“澳门青年指标2022年社会调查”,为政府决策及社会各界推行青年工作提供更多科学依据。配合《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三十周年,将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并继续举办“普法新TEEN地”青少年法律推广月等,向学生推广两法及普及不同范畴的法律知识。联动“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及澳门不同爱国爱澳教育资源,继续开展“家国情怀延展教育计划”,并把对象延伸至高等院校学生。透过不同类型的活动,加强青年学生对国防、外交以及国家发展的认识,全方位培育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持续举办“青年建言平台”,鼓励青年学生关心社会,提升其参政议政能力。透过资讯平台,推动青年学生认识粤港澳大湾区情况。亦会与企业和机构合作,为青年及高校毕业生提供跟岗学习、专业实践及培训的机会,促进青年学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教青局并指,配合教育基金的设立,循“归口管理”原则优化2022/2023学年的“学校发展计划”,利用电子化手段协助学校适时管理及监察受资助项目,加强监督,同时,将为学校人员提供相关培训,增进有关人员对资助章程及相关指引内容的认识,有效掌握相关配套措施的操作。此外,整合公立学校,优化资源配置,新学年增至五所一条龙学校(郑观应公立学校、石排湾公立学校、高美士中葡中学、中葡职业技术学校及二龙喉公立学校),当中二龙喉公立学校设立为特殊教育学校;实施《非高等教育公立学校教师通则》,减少公立学校教师的正常授课时间;实施《非高等教育公立学校教师的工作表现评核制度》,推动教师持续提升工作表现;支援非高等教育私立学校的办学实体依法完成制定校董会章程及设立校董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