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9月18日电/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专题会议,听取稳住经济大盘赴地方督导和服务工作汇报,研究下一步工作。李克强强调,要上下联动充分发挥政策效能,多措并举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
东方网发表时评人邓海建文章认为,“经济要稳住”,既是民生之需,更是大局之本。
上半年“稳好”的经济大盘来之不易,双统筹的任务很重,双胜利的压力不小。正因如此,5月24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出台6个方面33项政策措施,助企纾困、稳岗稳企、畅通循环,把政策的集群效应用到极致。此后,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国务院即时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赴若干经济大省联合办公,加快政策举措落地。编制越“豪华”,决心越铿锵,越发彰显紧要关头就要加大发力的共识。
经济大盘为什么要稳?我们走过“民富国强、众安道泰”的非凡十年,正迎来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新局面。2013—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3.7%的平均增长水平。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长远来说,保持“进”的态势、守护“好”的趋势,关键是“稳”住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时下而言,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的压力,惟有多措并举稳字当头,才能既缓解当下困难、又着眼发展后劲, 稳定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让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回稳向上的预期目标。
文章指出,经济大盘如何才能稳?越是顶风爬坡的关口,越要以更强紧迫感夯实经济恢复基础。经济基础在于亿万市场主体,在于“纾困保市场主体的同时,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促进消费恢复成为主拉动力,更大力度扩有效投资,为市场主体创造需求、提振信心”。事实上,稳定市场主体是促进一揽子政策发挥功效的“牛鼻子”。今年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尽管数字向好,压力仍不容小觑。稳市场主体,当然不仅仅是为了稳就业。增长与就业、供给与消费、生产与分配……互相关联,共成一体。一头连着宏观经济基本面、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小日子——市场主体稳、就业增长稳,大盘才能稳如磐石。
“能用尽用、快出快落地”,这是中央对继续出台稳经济阶段性政策的基本要求。翻译成更通俗的大白话,就是稳经济大盘这件事,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一是速度要快,“及时雨”要下在干涸处;二是举措要多,“大礼包”就要毫无保留。俗话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能想到的办法要想出来,能用上的政策要拿出来,切实打通政策措施落实的堵点难点,经济大省挑大梁,其他省份也要努力做贡献。
文章最后说,稳经济大盘是主动仗,更是一场硬仗。想实招、出实策、求实效,“形”中识“势”、“危”中觅“机”,惟有齐心协力抓落实,才能形成合力促发展,经济大盘才会稳进向好、勇毅有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