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中国产业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
中评社北京11月14日电/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作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引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步伐不断加快。
人民日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倪红福文章介绍,打造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中国产业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2012—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钢铁、水泥、汽车等主要工业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新兴产品保持快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44%,已接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疫情前平均水平;2021年国内外专利申请授权量460.1万件,比2012年增长2.7倍。
文章分析,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和社会信用等市场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有效推行,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不断完善。
打造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总量超过4亿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打造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2021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比2012年末提高11.62个百分点。乡村建设全面提速,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现有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创新区域发展政策,完善区域发展机制,区域协调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扎实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着,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大进展。能源革命深入推进,天然气和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快速提升。
打造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2021年,中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达6.9万亿美元,货物贸易总额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总额保持世界第二;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15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截至2022年9月,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贸易投资大国地位更加巩固。
打造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走向深入。在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外贸体制、国企国资等领域出台实施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反垄断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全国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加快建立。
文章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助推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构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中国发展既迎来新的战略机遇,也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新征程上,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