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5日电/网评:探寻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的路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苏宏元、王瑞熙(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准确生动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增进中华文明的国际认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需要立足新时代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实际,探寻有效推动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实践方略。
注重顶层设计
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等基本要素,各要素之间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们围绕着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目标的实现而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将系统观念贯穿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全过程,是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的基础性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从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具体实践来看,坚持系统观念,其关键是要做好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的顶层设计。
一是要构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传播主体多元化的特征愈加明显。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不仅需要官方媒体的大力推动,而且也需要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传播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够有效提升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效果。当前,在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过程中,民间力量的参与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不断推进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过程中,要在充分发挥国家主流媒体等力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民众、文化企业等民间传播主体传播中华文明的自觉意识,发挥不同传播主体的优势,增强不同传播主体的融合度,凝聚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多元主体合力。
二是要建立适应新时代中华文明国际传播需要的人才队伍保障机制。高素质的传播人才队伍是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的智力支撑。在中华文明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中,一方面要继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素养,加强实践锻炼;另一方面要建立能够有效激发中华文明国际传播人才创新活力的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中华文明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建立健全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效果的评估反馈机制。对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效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考察评估和反馈,有助于及时发现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调整和优化传播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