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2日电/网评:中国经济复苏,为世界带来暖意
来源:中国网 作者:乐水(中国网评论员)
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的第一个春节让中华大地恢复了久违的“烟火气”,也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经济复苏的强劲势头。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达3.08亿,同比增长23.1%;春节档观影人次突破1亿,票房达67.58亿元,位居中国电影史上同期票房第二名;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6.8%。在经历了去年的疫情严重冲击之后,今年的中国消费市场供需两旺,呈现爆发式增长,体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2023年中国经济能够实现“开门红”,得益于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深入落实,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自去年5月国务院推出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来,生产和需求持续恢复,中国经济呈现触底回升态势。2022年第三、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同比增长3.9%和2.9%,与第二季度的0.4%相比显着回升;全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年初预期目标;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同时,随着中国将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疫情防控工作进入了新阶段,生产生活加快恢复正常,中国经济的潜力和活力也得到进一步释放。这不仅有助于保证本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也对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带来更大利好。
在过去的三年中,各国经济普遍受到新冠疫情的较大冲击,全球经济复苏步履维艰。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总体实现了国内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而且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2020年,在全世界饱受新冠疫情困扰之时,中国通过实施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实现了GDP增长2.3%的目标,也因此成为当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GDP同比增长8.1%,人均GDP达到80976元,首次超过世界人均水平;2022年,中国经济走出“V”型反转曲线,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0万亿元。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之际,中国率先复产复工,成了世界经济增长的“避风港”。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测算,在2013年至疫情发生后的两年时间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
在世纪疫情反复延宕、乌克兰危机持续延烧、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等背景下,2023年,世界经济面临更加严峻的下行压力。世界银行在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为30年来的第三低水平。其中,美国经济的增长预期被调降至0.5%,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预期则被调降至零。但与此同时,世界却普遍看好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不少国际投资机构认为,随着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消费潜力将得到极大释放。2023年的中国经济将步入强劲复苏的快车道,世界经济也因此得到有力提振。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导,多家投资银行接连调高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摩根大通将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从4%调升至4.3%,高盛从4.8%调升至5.2%,摩根士丹利则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7%。美国《财富》杂志援引国际知名财富管理公司贝莱德的研究报告称,2023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将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减震”。
其中最先感受到中国经济复苏暖意的当属全球旅游业。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出境人员超过287万人次,游客出境游整体订单同比增长640%,机票订单增长了4倍以上。在菲律宾、泰国、马尔代夫等国,部长级官员亲赴机场欢迎中国游客的归来。
尽管在过去3年时间里,中国经济受到了新冠疫情的严峻挑战,但是,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一个越来越开放和自信的中国,必将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为动荡的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