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4月13日,抗议者在日本东京的首相官邸外集会,反对福岛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图片来源:新华社) |
中评社北京2月7日电/据新京报报导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12年后,日本拟推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袭击了由东京电力公司运营的福岛第一核电站,酿成国际核事件分级标准中最高级别的7级核事故,并产生了上百万吨核污染水。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提出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计划,拟将核污染水经过过滤、稀释后排放入海,排放预计将持续20年至30年。
这一决定不仅遭到日本国内民众的反对,也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邻国、太平洋岛国等国际社会的广泛担忧和质疑。面对日本国内外的反对和质疑声浪,日本政府仍坚持推进其计划。
2023年1月13日,日本政府称将于今年春夏期间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而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组最近一次关于福岛核污染水处置问题的审查报告尚未公布。
核污染水不断增加 排放入海的风险未经充分研究
受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事故发生后,东京电力公司持续向1至3号机组安全壳内注水以冷却堆芯,这一过程产生的放射性核污染水,再加上地下水和雨水汇入,已占用福岛第一核电站内许多储水罐,目前还在不断增加。
东京电力公司宣称,福岛第一核电站面积有限,已无更多空地用于大量建设储水罐,而且一旦发生大地震,大量核污染水存在泄漏风险,因此不得不对核污染水进行稀释处理后排放入海。经过处理排放的水中,放射性物质水平低,不会对海洋生物或人类构成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