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20日电/乌干达《新景报》网站近日刊登文章,题为《心连心的合作:中国医疗队的贡献挽救生命》。文章称,过去60多年里,中乌关系乃至中非关系愈发紧密,中国对乌干达乃至整个非洲的贡献有目共睹,其中就包括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位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中乌友好医院,就是两国医疗合作的“代言人”。这所医院由中国援建并赠送给乌干达,成千上万乌干达人从中国在该医院提供的服务中受益。自1983年以来,中国每年都支持乌干达医疗部门,派遣医疗专家团队到乌干达工作,与同行分享经验,同时向民众提供服务。在新冠疫情最严重时,一些国家奉行疫苗民族主义,中国则展现出大国担当,与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并肩合作,捐赠疫苗、开展联合研发等。
文章称,有句谚语说:“患难见真情。”它是对中乌两国关系的最佳描述,描绘了双方互惠互利和尽显兄弟情谊的合作。北京与非洲各国的合作关系,植根于具体而不是冠冕堂皇的空话,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愿景的证明。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1963年,中国政府应邀向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开启了援外医疗的历史。对非医疗援助,一直是中国援外医疗的重要内容。
作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非洲在公共卫生领域存在不少短板,一是医院、医疗设备等基础设施不足;二是专业医疗人员缺乏,而且本土医疗人员易流失;三是投入资金不足,医院、防疫及公共卫生系统、医疗人员等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四是医疗培训机构相对缺乏。
中国对非医疗援助涵盖多方面内容:
一是定期派遣援非医疗队。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经向40多个非洲国家累计派出医疗队员约2.3万人次,诊治患者约2.3亿人次。中国许多省市都有对口的援非医疗队,形成了中非卫生合作的优良传统。
二是开展中短期援非医疗项目。例如: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曾开展环非洲访问、提供人道主义医疗服务;多次开展“光明行”援非医疗服务,为非洲白内障患者送去光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