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所要控制摄入量的“糖”的范畴是游离糖,而非传统认知里的食糖——也就是以甘蔗或甜菜为原料制取的糖。相比于食糖,游离糖的范围更广,简单来讲,游离糖指的是游离状态的糖。因此,游离糖通常不包括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糖,包括天然存在于水果、蔬菜中的糖以及乳品中的乳糖。主要原因在于,完整食物中的糖由一层植物细胞壁包裹,在人体中消化起来相对缓慢,不易在短时间内产生较高热量以致形成多余的脂肪,因而对人体健康带来的风险相对较小。
此外,食用天然食物还会有许多附加好处,比如水果、蔬菜对唾液流动的机械刺激的影响,有助于减少糖对人体带来的潜在风险。与游离糖接近的一个概念是添加糖,也是大家相对熟知和容易理解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被添加进去的糖(游离糖)。添加糖与游离糖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不包括鲜榨果汁中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果糖,这部分糖的摄入量只占日常游离糖摄入量的一小部分。因而,添加糖和游离糖的概念通常可以被视为是等同的。
含糖饮料是目前中国居民摄入糖最主要的来源产品。相对于固态的含糖食品,液态的含糖饮料不容易引起人的饱腹感,一次性摄入量相对更多,也更容易引起糖的过量摄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中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城市居民通过含糖饮料和乳饮料摄入的游离糖的比例为42.1%。所以,减糖应先控制含糖饮料的摄入量。
在此背景下,为响应居民对低糖、无糖食品的需求,许多“无糖”饮料被开发出来,并因此成为饮料市场上的新宠儿。这类饮料通常以低热量的代糖(包括甜菊糖、阿斯巴甜和一些糖醇等)作为甜味剂来替代传统含糖饮料中高热量的添加糖,单位容量饮料的热量值较低,从而达到既可以满足甜味需求又不用摄入过多热量的目的。
瞭解了这些,对于一开始的问题,便有了答案。
事实上,对于一开始谈到的“减糖乳饮料”,与同系列非减糖乳饮料相比,添加糖的量实际上变化并不大。而在制作过程中被“减”掉的乳糖,甜度较低,单位质量的热量值相对于蔗糖等添加糖而言并不算高,并且乳糖还具有促进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调节肠道功能等功效。从整体的营养价值来讲,减糖乳饮料相对于非减糖乳饮料而言可能更低。
只不过,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群,摄入乳糖可能导致腹胀、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含乳糖饮料对这部分人群来讲是不适宜饮用的。因此,减糖乳饮料最适宜的目标人群其实是乳糖不耐受的消费者。而对于当下大部分追求低热量饮料消费的人群而言,真正需要减的,其实应该是乳饮料成分中的添加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