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27日电/网评:国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启示
来源:大公报 作者:黄国
今年是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今年的全国两会,为落实二十大精神作出了具体行动部署,当中不少内容对香港富有启示,特区政府及香港社会各界应学习、参照及落实到具体政策和行动中。作为工会代表,我想谈谈国家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聚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对香港的指导性意义,在香港逐渐复常、经济复苏,进入由治及兴的新阶段中,为香港增添发展动能有着关键性作用。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就业就是最基本的民生。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就要千方百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容量。“充分就业”又需要是“高质量”的,要增强就业的适配性、稳定性,稳步增加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维护劳动者权益,提供更加可靠的社会保障。
国务院总理李强表示: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着看GDP增长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生态环境等身边具体事。政府工作就是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推进,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确保劳有所得、干有所值
过去一段比较长的日子里,香港的就业环境可用十二个字概括:工时长、人工低、压力大、无前途。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建议特区政府的经济政策和人力资源规划应以“就业优先”为本,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nextpage>
因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所以经济发展也要促进就业。“就业优先”,首先要做到本地就业优先,减低失业率、减低开工不足率,让本地劳动人口的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让劳动者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让市民通过勤劳工作也可以致富。
工联会最近对9000会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一表示行业有缺人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人工低、福利差”(51.2%)、工作条件差(41.5%)及没有晋升前景(31.1%),结果反映出现“有工无人做”的情况主要症结在于薪酬待遇及工作条件欠佳。
行业缺人,应以吸引本地就业,推动行业提高薪酬待遇,或直接补助长期缺人的行业,确保工人劳有所得、干有所值。
我再想谈谈“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充分就业”。近来不时听到有人提出要输入外劳,实际上香港是否缺乏劳动力呢?我们必须搞清楚这问题。而且,香港的定位和政策应以大湾区发展的高度来检视,加强合作和规划来应对问题。而单看香港,现时尚有不少劳动力(妇女、青年及初老)可待释放。
以男女区分,本地25至54岁壮龄妇女2021年参与率仅72.7%,远低于壮龄男性的93.4%。数据说明,香港有庞大的潜在劳动力,尤其是妇女劳动力,如何吸引她们投入劳动市场,需要政策措施。青年失业率在2020下半年屡创新高,20至29岁群组的失业率第三季达到12.1%的历史高位,比2003年第三季SARS疫情过后的10.4%更高。潜在的青年劳动力也应该想办法发掘出来。到2037年每十人中便有三人是长者,60至65岁的初老劳动力运用将是另一个人力规划的课题,在社福政策和人力政策上需要互相配合,才可达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的人力规划需要顶层政策设定。
高质量就业,除了上述的改善待遇和工作条件等,在宏观而言,引入科技,推动应用,提升生产力;各展所能、学有所用的人力资源和教育政策也必不可少。
适时完善法例加强劳工保障<nextpage>
“开心上班,平安回家”是重要的工作条件。但是,2022年上半年发生的十二宗致命工业意外,九宗涉及建造业、两宗涉废弃物管理业及一宗涉制造业。劳工界要求尽快修订《职业安全及健康条例》,加强罚则以收阻吓作用,目的就是增加劳工保障。
加强监察各工种、各场所的职业安全,适时完善《雇佣条例》是增强保障的需要。条例须与工作零散化和自由化作出相适应的适时法例保障。值得我们参考的有:国家出台稳定就业十四条,明确居家办公或灵活办公工资裁判标准;出台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推动破解劳动关系难认定、工伤无赔偿、社保零缴费等问题。
今年两会,国家为落实二十大精神作出了具体行动部署,充分体现二十大提出的重要思想、观点、战略及举措。香港是一国之下的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两会闭幕后先后拜会不同的中央部委和机构,开展了香港特区政府与中央部委和机构之间有效沟通和合作的新篇章,我期望在国家“就业优先战略”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落实落细下,香港不会掉队,真正做到就业为民生之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