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8月10日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8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推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为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开创新机遇,为民营企业“提质增效”培育新动能。新时代科技创新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行稳致远的动力所在,民营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网发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刘平平、胥彦玲文章介绍,科技创新需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注入活力与效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超过4900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达到92.3%,贡献了50% 以上的税收,60% 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产生了70% 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带动了80% 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可以说,民营企业在稳定增长、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中国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民营经济功不可没。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持续提升。
文章提出,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需要民营企业技术支撑和配套生产。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民营企业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也是集聚科技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据全国工商联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和调研分析报告,民营企业500强中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超过3%的企业288家,超过10%的企业158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的企业80家,超过10%的企业6家;有406家企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来源于自主开发与研制,426家企业通过自筹资金完成科技成果转化。
技术创新需要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技术支撑和配套生产,需要产业链整体发展。仅凭民营企业以外的其他创新主体自我研发、自我转化和产业化,难以推动国家的创新发展,需联动民营企业共同完成这一使命。一是需要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将科研成果与产业链进行整合,需要从产业链上下游、从原料到配套服务、从资金到人才等方面进行高度集成。二是需要民营企业的配套生产: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其关键一环。在这一重要环节,民营企业承担起的配套与生产角色,会吸纳更多创新要素,将其活跃全社会创新、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发挥出来,实现国家创新战略。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活力。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民营企业已超越了传统总量意义的贡献,而是在塑造经济韧性、丰富产业生态、畅通供需关系、稳定供应链和产业链、激发创新涌现等现代经济的方方面面,起到重要的、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产业链龙头民企与新技术领军民企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方面,以及接力产业政策内生哺育“专精特新”企业过程中有着关键性作用。
文章指出,数字时代,海量数据、丰富场景,经由高新技术的赋能,不仅为传统产业带来了蜕变,更增加了许多朝气蓬勃的新产业。“互联网+”思维所带来的技术、数据、场景,正在以智能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数字产业化培育新兴产业。中国民营企业大胆探索、致力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更多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成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为实现产业升级贡献活力与力量。
全国工商联从8602家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的上规模民营企业中,选取研发投入前1000家企业进行具体分析。从分析的数据来看,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达1.08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投入的38.58%,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50.16%;同比增长23.14%,增速比全国高8.5个百分点,比全国企业高7.9个百分点;平均研发强度3.00%,同比增加0.14个百分点,比全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0.56个百分点。54.7%的企业具备高技术、高成长、高价值属性,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41家,瞪羚企业111家,独角兽企业15家。
文章强调,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积极贡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肩负起更大使命、承担起更重责任、发挥出更大作用,要把握好“不变”与“求变”的关系。一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家成长给予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充分肯定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民营经济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民营企业完全可以坚定信心和预期,专心谋划未来,放心大胆发展。
另一方面,从国际和国内来看,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技术创新能力要突破、品牌要进一步集群发展、经济数字化转型压力大和大众美好生活需求提升快于供给等。民营企业应危中寻机,主动求变,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牵头承担工业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因和细胞医疗、新型储能等领域的攻关任务,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向,努力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竞争新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