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9月29日电/据大公报报导,疫后香港经济陷入迷雾,但在两个海归(回流香港)经商的港人冯柏伦及利宝珍眼中,香港依然是充满机会的黄金地。经营餐厅的冯柏伦认为,在香港做生意有“谂头”就可以乘势而起,“以变求存,是香港商人的特质,而敢于接受新事物,是香港人的特质,只要找到创新主题,就可以一拍即合。”
从事食品贸易的利宝珍则形容香港是“宝地”,不但贸易自由,且方便结交人脉。他们认同政府推动夜缤纷活动,提振本港夜经济,建议政府应为搞活夜经济拆墙松绑,同时做好配套支援,包括明确各区活动主题,并加强宣传推广。\大公报记者 伍轩沛 刘硕源
以变求存,是港商很重要的精神元素。
──餐厅老板冯柏伦
冯柏伦大学在加拿大修读精算和资讯科技,90年代中完成学业回港,适逢资讯科技业起飞,他亦加入资讯科技业发展。直到2000年,香港出现科网泡沫,冯柏伦迎来事业上的第一次改变,由于兼职经营餐饮业,加上自己对饮食抱有浓厚的兴趣,他毅然决定放下键盘,拿起镬铲,转行从事餐饮业。
改变营商思路 成功突围而出
2003年,冯柏伦开了第一间餐厅,为了在众多餐厅中突围而出,他在餐厅引入“party house”的概念,将餐厅与派对主题结合,“香港人的家居环境不大,要搞聚会并不容易,但是这样的场地在香港少之又少。”由于当年办派对,往往要到高级会所,对一般市民而言,门槛过高,故创意十足的派对主题餐厅,马上引来不少港人追捧,三年后,他成功开设分店。
时至2008年,冯柏伦又开设了以艺术为主题的餐厅,以独特的艺术主题作卖点,吸引中高档次的客户消费。透过不断创新,改变营商思路,成为冯柏伦突围而出的绝招。
但冯柏伦的创业路亦非一帆风顺,2014年“占中”事件是他创业后的一大打击,“当时铜锣湾是重灾区,没有生意,伙计一个个等出粮。”无奈之下,当时在铜锣湾已开设了三间咖啡厅及一间餐厅的他,选择结业部分店铺。
低谷求存,冯柏伦开始思考新的方向。他说,自己曾经只专注店内事务,但经历餐厅结业后,意识到以社交开拓资源的重要性,于是加入商会,为店铺寻找生意及提升知名度,并促成餐厅转型,加入派对食物供应服务,开拓新出路。这是他第二次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