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三个维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23-12-27 08:48:28


  中评社北京12月27日电/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指南。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化是指现实中切实存在的工业较发达国家正在经历及工业较不发达国家必然经历的全面、系统、广泛、深刻的运动过程。资本开启了西方式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可从理论、历史、实践三大维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理论维度: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蕴涵着关于现代化的思想智慧。马克思曾经说过,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仅限于西欧国家,他并不认为所有的国家都应当遵循着西方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工业发展的先发与后发之间,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的差别,并不说明现代化仅仅局限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社会存在作为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既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又是人类实践活动本身”,其内在包含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理环境要素、人口因素等。社会存在的变迁与人类实践活动息息相关。人类实践活动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实践能力越来越强,必然意味着人类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而,社会存在要素的发展是所有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共性要求。任何国家实现现代化不应局限于方式的同一性,而需结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马克思晚年对俄国等落后国家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阐述,潜藏着每一个国家在进入现代化进程中往往受到各国的国情政情、文化传统等制约,不一定都适用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因而,从理论维度上看,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启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历史维度:

  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选择的科学道路

  18世纪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把物质生产推至至上地位。马克思认为工业化实际为现代化的前身。他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机器的出现意味着人们生产工具的创新,现代社会的生产工具相较于传统社会实现了实感式的跨越,使人们生产的境况发生史无前例的革命化变迁。人们进行物质生产实践的机器化的质量和数量越高,意味着人们的现代化程度越强、生产力水平越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