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21日电/据新华社报导,画面斑驳、声音微颤,这样的视听效果是许多中国人的电影初体验。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2D到3D,胶片一路见证了电影的发展,承载着一代代电影人的艺术梦想与探索。
随着科技进步,高清数字格式电影成为流行,胶片电影逐渐隐退于历史舞台。承载着岁月的胶片电影,正经历“脱胎换骨”。
自上世纪初以来,香港共制作了过万部电影,享有“东方好莱坞”的美誉。多年来,香港电影资料馆一直肩负着保存香港电影文化遗产的使命,从各地旧影院收集消失已久的老电影胶卷、底片等,加以修复和保存。
用双手重现时代光影
目前,约4000部电影的胶片存放在香港电影资料馆,资料馆的修复团队需要像医护人员一样,悉心照顾这些电影胶片,耐心检查和修补每一格胶片,尽力延续每一部电影的生命。
香港电影资料馆助理馆长劳启明从事16年影片修复工作,见证无数充满斑驳与划痕的电影胶片修复后再次走进影院。他说:“这份工作是在用双手重现时代光影。”
电影修复是一项专业而繁复的工作,需要历经物理修复、数字修复、艺术修复、合成润色四个步骤。一部老电影,能够从修复间走进大银幕,经历的困难远比想象多。
劳启明回忆,修复电影《勋业千秋》时,导演黎民伟的后人向团队提供了两个版本,一个是短版,画质较好;一个是长版,但画质较差。修复组要将短版“嵌入”长版,以取代长版中画质较差的部分。这个工作需要将两卷胶片逐格比较,一帧不差地插入。从修复到完成,团队大概看了一万英尺胶片。
胶片的化学和物理特性,令其对保存环境有极高的要求。劳启明说,由于香港的气候炎热潮湿,若保存不当,胶片就会因为潮湿而褪色、收缩甚至变形,最终导致影片无法播放。对此,香港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