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创新发展的质变主要表现为新技术对产业发展的重塑、中国创新在全球的位势和竞争力的跃升。 |
中评社北京2月18日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围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实践作出一系列理论概括和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方位、地位作用和丰富内涵,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新征程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科学把握“质”和“量”的辩证统一关系,加快促进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质的有效提升带动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一、经济发展中“质”和“量”的辩证关系及演进规律
《红旗文稿》发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文章表示,当前,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这一特征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在经济发展中,“质”通常表现为结构、效益和安全性,质变是这些方面发生的根本性变化、突变性飞跃。“量”通常表现为规模、程度和速度,量变是这些方面连续的、逐渐的、不显着的变化。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中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积小胜为大胜”。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质”“量”关系的道理学理哲理,为新征程上更好把握质量互变规律、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在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实现发展目标。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实施五年计划等,我们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足自身优势,加快推进工业化,建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并长期稳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接近高收入国家目标。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不断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当前,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催生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成为新一轮产业经济发生质变的重要推动力量。经过量的聚沙成塔实现质的历史巨变,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这是我们党在领导经济建设伟大奋斗历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应对国际环境变化、促进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从赶超走向制胜既要靠规模的对比,更要拼质量的高下。解决国内经济结构和体制机制的深层次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注重把经济总量“蛋糕”做大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增长的内涵和品质,以质的优势催生量的能级。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量”的积累稳住经济发展的基本盘,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确定性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必须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质”的突破开辟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迈上新的大台阶。
二、中国经济发展日益接近质的飞跃
文章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也是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发展。从这些维度看,中国经济发展都呈现出正在发生质变的生动局面。每一个维度的质变都是建立在长期量变的基础之上,高质量发展表现为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相统一、质变在多领域加速出现的特征。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发展的质变主要表现为新技术对产业发展的重塑、中国创新在全球的位势和竞争力的跃升。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5G应用广泛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67个;全国共有762家企业进入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10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创新由长期跟跑进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的新阶段。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研发投入上持续加力,在创新主体上不断拓展,在创新要素上加快积累,推动创新发展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
下好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协调发展的质变主要表现为城乡区域优势互补性和融合互动性的显着增强。目前,中国城乡融合更加深入,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形成;区域发展更加均衡,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土地、资本、技术和数据要素区域间流动更加畅通。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上持续发力,不断缩小与城镇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差距,推动城乡二元结构逐渐向城乡融合发展演进,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加快形成。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的质变主要表现为理念和行动的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型。目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行动自觉;中国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成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先行者和引领者;产业核心竞争力跑出绿色“加速度”,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畅销全球。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在降耗减碳增绿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开放发展的质变主要表现为贸易结构的优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深度结合、平台能级的提升。目前,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占比总体上升,出口主导产业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自贸区建设扩围提效,22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建设梯次展开,制度型开放成果加速向全国复制推广。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大力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在贸易规模和进出口平衡上稳中有进,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上稳健增长,在自贸合作上加快布局,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