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23日电/据大公报报导,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数千年民族智慧的结晶。随着大数据、AI等新技术飞速发展,“AI+中医药”融合程度越来越深,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元,AI中医开方、云上“望闻问切”、机器人抓药、机器人针灸等科技感十足的技术和设备不仅应用于日常诊疗普惠大众,而且有效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当传统中医药遇上现代AI,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大公报》今起推出《中医药遇上AI》专题,带读者走进神奇的“数智中医药”领域。
看中医就要找名老中医,似乎是大多数人的惯性思维。千百年来,中医主要凭藉个人经验进行诊疗,传承基本通过“师带徒”的面授方式,不同流派间存在一定壁垒;在浩如烟海的中医药典籍中,也不乏艰涩难懂之作,仅靠人力,无法完整高效地学习。随着“AI+中医药”的产业赛道逐渐升温,现如今,在浙江中医诊疗机构中,通过大数据、AI算法,云计算,大模型等技术孵化训练出来的数字孪生机器人已成为一个个“靠谱”的“名老中医”,不但能够数字抄方系统梳理,复刻“名医大脑”妙手开药,而且可以远程授课、在线批注等,实现智能带教,将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活态传承,推动中医药由经验医学走向循证医学。
在浙江省中医院安吉分院门诊室内,医生贾圣喜一边给病患把脉问诊,一边在国医名师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上钩选相对应症状。望闻问切结束后,点击键盘,一张结合了国家级名中医王坤根诊疗经验的中医处方就自动生成了。五分钟后,根据病人实际诊断情况王坤根医生在线发来了批注修改。
输入症状 即出大师级“参考答案”
“这一平台很好地解决了时空问题,我们基层医生不仅可以根据系统的AI运算,开出名老中医的经验方,还能在线得到批注。”贾圣喜说,在系统中,自己可以学到名老中医的遣方用药经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治能力。“AI技术实现了专家理念对基层医务人员的赋能,达到远程跟师学习,更重要的是基层老百姓不出家门即可享受名老中医的贴心服务。”
浙江省中医院信息科主任王伟介绍,国医名师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核心,是该院牵头开发的一款名老中医数字孪生机器人。“我们创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将15至20年来的电子病历数据进行格式化导入,提炼总结出多位名老中医诊疗经验,用于数字孪生机器人的训练和孵化。它能够实时采集、快速分析诊疗数据,实现对名老中医经验的复制和再现。同时,机器人还可以远程授课、在线批注等,从而实现智能带教,将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活态传承。”
据悉,目前该院已对胃痞病、慢性肾病、重症肌无力、面瘫、肥胖五个病种的名中医工作室进行数字孪生机器人训练,从常见病、慢性病、疑难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治未病五个维度同步进行研究。“如国家级名中医王坤根工作室针对胃痞病孵化的数字孪生机器人,目前在安吉县中医院落地试点。从统计数据来看,机器人开方与国医名师王坤根开方的综合相似度超过85%。当地医生运用这套系统已成功开具胃痞病中药方近百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