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不是“和平共处”,否则,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就毋须系统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和平过渡”,主动争取东西方缓和。
那么,“冷战”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和平共存”。汉语的“共处”与“共存”是有区别的。前者的“处”,是相互发生关系的意思。后者的“存”,是相互可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美苏当年“冷战”,不仅不相往来,而且,相互高度戒备。
2024年8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中方的新闻稿中有一段是关于沙利文所言──“我愿重申,美方不寻求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体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美方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无意将台湾作为遏制中国的工具。美方希望同中方继续保持战略性沟通,找到美中两国和平共存、美中关系持续发展的办法。”
白宫的新闻稿没有中方上述报导。当然,美方不否认沙利文说过那些话。双方报导上的这一差异,反映在美方看来,沙利文说过的这些话不重要。
确实,从拜登到布林肯和沙利文,关于美方不寻求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体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美方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无意将台湾作为遏制中国的工具,美方希望同中方继续保持战略性沟通诸如此类的话,皆口是心非。比较有新意的是,沙利文这一回在北京说了美方希望“找到美中两国和平共存、美中关系持续发展的办法”。
其实,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再强调的中国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就是中美两国和平共处、两国关系持续发展之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可以引领中美关系持续发展。问题的症结在于,美方视中国为其维持全球霸权的最主要对手,必欲打垮中国,破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中方的简报把英语的“coexist in peace”译成汉语的“和平共存”而不是“和平共处”,是准确地把握了沙利文陈述的美方观点。
美国自2018年上半年至今对中国逾6年打压围堵遏制,使其明白,中国太大,不可能被打垮,中国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联系太密切,不可能被孤立,这才产生与中国“和平共存”的念想。拜登政府反复念叨美国不欲同中国打“新冷战”,但是,声称欲同中国“和平共存”而拒绝“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便暴露美中已处“新冷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