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不同雪场,有独特场景体验;一座雪场,也有多项业态。”体验过多个滑雪场,专业雪友吴靖最爱北大湖:能滑雪,还能看雾凇、泡温泉、吃土菜。滑雪场附近的北大湖镇南沟村,当地引导140多户村民开办农家乐,有暖暖的东北大炕,地道的铁锅炖……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曾经的东北亚滑雪场,只在冬季经营,“一季养四季”,年营收仅2200万元;2023年,作为省级重点文旅项目,滑雪场引入社会力量投资运营,冬天滑雪,夏天“滑草”、露营,四季有业态,2024年营收超过6000万元。
“下一步,还要提升周边基础设施,完善业态功能配套。”谈及滑雪场及周边发展,沈阳市副市长、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刘克斌这样说: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这条链,催生人文与经济双向赋能
滑雪场,还能跑驯鹿?
受当地邀请,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赵一蔓,牵上家乡的8只驯鹿,来到了东北亚滑雪场。采访时,她正和游客交流:我的姥姥,就是《额尔古纳河右岸》一书主人公的原型、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女酋长”的玛利亚·索。我的祖辈世代生活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过着游牧、狩猎生活。后来,随着生态搬迁、全面禁猎,我们吃上了旅游饭……
一路北上,来到呼伦贝尔鄂温克族自治旗。周末,这里正举办冬储肉集市活动。牛羊肉及10多种当地特色美食,摆满自治旗文化创业园。在创业园开非遗体验馆的鄂温克族居民艾吉玛说,小时候,他们会在随行的大箱子里装满牛羊肉,那是一个冬天的食物储备。如今,告别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冬储肉变成集市活动,既纪念传统民俗,也带火了旅游消费,“夏、冬两个旅游旺季带动,非遗馆年盈利约3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