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早期试验阶段,“彗星”就是一枚“有人驾驶”的导弹。为测试导弹性能,设计局在战斗部安装了一套简易驾驶系统,并进行了100多次有人驾驶飞行,直到各项性能达标后才改为纯导弹发射。
1951年10月13日,克里米亚某海域,气氛格外凝重。随着发射指令下达,“彗星”喷出尾焰扶摇直上,在距离靶船45米附近水域俯冲进水,导弹爆炸激起冲天水柱。没过多久,靶船沉没海底。
“彗星”的巨大威力,令现场观众惊呼一片。在随后十几年里,“彗星”成为苏联海防的主要武器,大量列装岸防部队。
不久,彩虹机械制造设计局在“彗星”导弹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加装火箭助推器的KSS反舰巡航导弹。从此,彩虹机械制造设计局声名远扬。
小艇吃大舰,一战天下惊
1967年秋日的一个傍晚,埃及马纳湾海域风平浪静。突然,以色列海军“埃拉特”号驱逐舰进入埃及海军雷达视野,埃及2艘蚊子级导弹艇紧急出动,抵近发射了2枚“冥河”导弹。
当时,“埃拉特”号上水兵发现一架“小飞机”从远处径直飞来。舰长一边命令战舰全速前进,一边指挥舰炮朝着目标射击。然而,“埃拉特”号的拦截措施并未奏效。“冥河”导弹贴着海面飞行,在接近舰船时猛然拉起,再高速俯冲。一阵巨响过后,“埃拉特”号浓烟滚滚,舰身化为一片火海。一个多小时后,埃及导弹艇再次发射导弹,将“埃拉特”号彻底击沉。
小艇吃大舰,一战天下惊。“冥河”导弹正是彩虹机械制造设计局的代表作。
战场是武器装备的“试金石”。自成立之初,彩虹机械制造设计局就将这一理念奉为圭臬。“彗星”导弹及其改进型面世后,由于体积和重量过大、制导方式复杂,很难装备到苏联海军舰艇上。针对这一问题,彩虹机械制造设计局开始着力研制一款新型反舰导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