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6月11日电/近段时间,伴随着地区局势的调整变化,欧洲在外交与安全上更加依赖美国和北约,同时深刻感受到缺乏独立安全防务能力的无奈和痛楚。传统上奉行不结盟政策的瑞典和芬兰决定申请加入北约,30年来在欧洲防务方面奉行“例外”政策的丹麦,也通过全民公投同意加入欧洲共同防务机制。
6月3日,英国皇家国防研究学院研究人员内梅斯撰文指出,北约和欧盟虽是欧洲防务合作的重要支柱,但远非全部,欧洲在防务领域必须改变受制于人的现状。文章建议,欧洲国家应认真评估提升欧洲防务一体化的动力来源,在内部构建更多双边和多边防务合作关系,特别是要把握当前形势主动作为,推动欧洲防务能力建设进入“快车道”。
内梅斯认为,从近年来的情况看,欧洲具备深化防务合作的基础。比如,东欧各国在克里米亚危机后迅速“向西靠拢”,英国携手爱沙尼亚在阿富汗战场并肩作战,德国占据了立陶宛军火进口市场的最大份额,捷克向斯洛伐克派遣部队并负责监督驻扎在那里的联合部队,法国向罗马尼亚部署500名士兵,英国在成立联合远征军的过程中与瑞典、芬兰构建互信,欧盟于2017年建立“永久结构性合作”机制。
统计数据显示,在欧洲内部的防务合作中,线状的双边合作远多于网状的多边合作。在欧洲约70个防务合作项目中,参与国基本在5个或以下,大多为纯双边,内容涵盖建立联合部队,以及在军备、训练、后勤、监视、行动、指挥和控制方面的合作,其中大多数没有被纳入北约或欧盟框架。
尽管如此,上述合作仍在客观上增强了北约和欧盟的凝聚力,参与国可以借此进一步影响北约和欧盟的政策。比如,在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中,英国和法国利用北约的指挥机构进行作战协调,获得北约其他成员国的军事支援。这一成果得益于2010年英法两国签署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双边防务协议——《兰开斯特宫条约》。再往前看,1998年英法两国在法国圣马洛签署的双边协议,直接推动了1999年《欧洲安全与防务政策》的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