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军进行生化演练。 |
中评社北京9月21日电/9月5日至9日,应俄罗斯要求,《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国正式协商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俄罗斯代表团在会上公布了一系列文件,指控美国从事违反《公约》的生物军事活动,引发与会国担忧。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的解释并未消除各方疑虑,加之美国长期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长此以往或将对《公约》的效力造成损害,致使国际社会的长期努力付之东流。
国际裁军重要条约
《公约》全称为《禁止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源于1969年英国向18国裁军会议提出的一项单独禁止生物武器的公约草案,于1972年4月10日由联合国大会通过,1975年3月26日生效,截至今年2月,共有184个缔约国。
《公约》共有15条,主要内容包括缔约国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不取得除和平用途外的微生物制剂、毒素及其武器;不协助、不鼓励、不引导他国取得该类制剂、毒素及其武器;缔约国在公约生效9个月内销毁一切该类制剂、毒素及其武器;缔约国可向联合国安理会控诉其他国家违反该公约的相关行为等。
《公约》是第一部禁止生产一整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多边国际条约。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有专家将《公约》称之为“21世纪最重要的军控条约”。2006年,《公约》第6次审议大会决定设立“执行支助股”机构,负责《公约》有关行政工作,协助《公约》在各缔约国的落实,监督信任措施机制等工作,所需资金由缔约国负责。
机制建设遭美阻碍
《公约》作为防止生物武器扩散领域的重要条约,其一项重要机制就是信任措施机制。经过几次修订,该机制目前要求各缔约国交换生物技术实验中心和实验室情况、传染性疾病暴发情况、相关立法和行政法规等6个方面的信息。各缔约国通过情报信息的交换,避免或减少信息模糊、相互怀疑等情况的发生,加强和平利用生物科技方面的国际合作,增进缔约国之间的信任。为方便各缔约国提交和获取相关信息,《公约》还建立了信任措施机制网络平台。不过,由于缺乏硬性约束机制,导致实际效果不佳。目前参加信任措施机制的国家未超过缔约国数量的一半。
|